本报记者 王水涛
一根根笔直的钢筋将巨大的水泥柱包裹在其中,几个工人正在水泥柱上忙碌着,不时可以看到因焊接而产生的火花掉落下来,这是7月30日10时许记者在南水北调工程塔南路施工现场看到的情景。
这一天太阳炙烤着大地,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全市最高气温在37℃以上。虽然还没有到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但是炎热的天气已经让人极不舒服。工地上几乎找不到阴凉的地方,偶尔吹起一阵风,也是热气逼人的热风。
在一个活动板房前的阴凉处,几个工人正在喝水乘凉,他们刚刚完成一项任务。其中一个名叫李雨周的工人来自我市修武县高村乡,他说他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上午从6时30分到11时30分,下午从14时30分到19时30分。“如果天气实在太热,上午可以提前半个小时下班,下午晚半个小时上班,时间还是比较自由的。”李雨周说。
李雨周每天从家里骑摩托车来工地上班,5时50分出发。“我家里还种着15亩地,每天早上我都要去地里拔一二十分钟的草,然后吃饭出发。”李雨周说。
“你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早上还要起那么早去地里干活,实在是太辛苦了。”记者感慨道。李雨周笑笑说:“家里有两个孩儿,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小学,都要花钱,不干不行啊。”
李雨周说,这几天天热,快中午的时候可以提前半个小时下班,工地上也准备了很多桶装纯净水,随时都能喝到水。休息了几分钟后,李雨周又回到工地干活儿了。
另一名来自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大山里的张红恩已经在工地上干半年了,他说他们村的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今年春节过后,张红恩跟着包工头来到了我市南水北调的工地,主要负责看管工地上的物资,一天24小时待在工地上。
这间活动板房就是张红恩晚上休息的地方。记者注意到,这间活动板房四周没有窗户,只有一个门,屋子里用木板支起了一张床,床上挂着蚊帐,床的旁边放着一台电风扇。张红恩说,这台电风扇是包工头给他的。
屋子里还有一只塑料桶和一个洗脸盆,张红恩说,用水的时候就拎着桶到工地附近去提。虽然天气热,但因为用水不方便,张红恩只能用桶拎一些水简单地擦洗一下身子。
已经半年没回家的张红恩说,他每年只有春节的时候回一次家,平时都是打电话与家里人联系。“平时最想念的还是我的两个孙子,几乎每天都要给他们打电话。”张红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