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斌向群众征求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意见。 何登恩 摄
本报通讯员 何登恩
姬丽莉
没有惊人的豪言壮语,也没有耀眼的光环,他把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之中,用心血和汗水守护着一方平安,被辖区群众誉为“雷锋式好民警”。他就是市公安局中站派出所社区警务一中队怡光社区民警陈小斌。
对群众如春天般温暖,他把爱献给了社区这个“家”。2004年年初,陈小斌从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中站公安分局,成为怡光社区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他用了整整半年时间,走遍社区的大街小巷。一次走访中,他发现东采煤街80多岁的孤寡老人杨启莲住在几间简陋的老房子里,靠低保金度日,生活十分困窘,便记在心上。得知老人有两间闲置的房屋,他东奔西跑联系租房户,使老人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听说老人与邻居有纠纷,他奔波于两家之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妥善化解了多年的积怨。逢年过节,他都会买些生活用品,到老人家里探望。后来,他干脆认老人为“干娘”,只要进社区就会去看望老人。他的爱心行动感动了杨启莲老人,也感动了老人的邻居,他们纷纷称赞老人有福气,晚年又“拾”了个孝顺“儿子”。
社区是个大家庭,不管贫贱富贵,不管长居短住,对每一个居民他都全心全意地去关心。2010年春节前夕,陈小斌在走访中获悉,家住东采煤街北会1号楼的中午妇女杜胶平因身患疾病多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而且家境贫寒,70多岁的老母亲常以泪洗面。为了让杜胶平一家过上一个快乐的春节,农历大年三十那天,他带着年货敲开杜胶平的家门,杜胶平看到他送来春联、水果和鱼、肉等年货后失声痛哭,连声道谢。临走时,他还给杜胶平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再三嘱咐其家里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打电话,一定帮其想办法解决。
不论是分内分外,不论是在不在其辖区,只要群众有求于他,他都义不容辞地去帮助。去年5月13日,何秀兰、杨笃安等四位老人从郑州到我市中站区寻找阔别20多年的好工友、好姐妹刘素云,求助到陈小斌所在的社区警务一中队,正在值班的他热情接待。原来,20多年前,她们同在河南卫辉纱厂上班,五人关系融洽、亲如姐妹,后来相继离厂,何秀兰等四人回到郑州,刘素云回到我市中站区,渐渐失去了联系。陈小斌为她们执著的情感所感动,立即上网检索,通过对10名叫“刘素云”人员的仔细甄别,确定她们要找的刘素云家住在中站区跃进路服务院4号楼。然而当他带着四位老人找到地方时,发现跃进路服务院4号楼已经拆除。为使四位老人的愿望得以实现,他没有轻言放弃,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走访,终于在中站区教育局家属院1号楼找到刘素云的家。五位好姐妹相见时,激动地抱成一团、泣不成声。
真情服务赢得了社区群众的交口称赞,陈小斌先后荣获省优秀人民警察、市优秀社区民警、区优秀共产党员、谢延信式好民警称号,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