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GDP与幸福度之间的关系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性的指标。当我们考察GDP的时候,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为什么GDP增加了,却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感的上升?这里面的原因之一就是GDP在核算中有被高估与低估的问题。在具体核算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时候,往往会漏掉一些东西。
——摘自《北京日报》
★最低工资不是拍脑袋来的 到今年6月底,全国有16个省份对外公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约为19%,与去年全国平均22%、前年全国平均22.8%的增幅差出一些。最低工资为什么不能上调得多一点?地方政府是不是为企业考虑得太多、为劳动者考虑得太少?许多人有类似疑虑。
——摘自《人民日报》
★养老,市场能干不少事
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从无到有,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未富先老局面的快速临近,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面临基本养老保险财政“兜底”压力增大、基本养老保险公平性不足、缴费比例较高、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不平衡等多种严峻挑战。
——摘自《人民日报》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国民健康状况
无论是学界还是公众领域,对健康问题的关注日益增长。但目前的讨论大多集中于个体层面,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仍被认为是个人身体发展变化的结果呈现。作为社会产物的健康,往往与一个社会向其成员提供的医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相联系。在这样的讨论中,人口层面的健康水平及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往往被忽视。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博对官员不是技能而是民主素养
因为职业关系,与不少官员有交流和交往。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活跃在微博上的官员,他(她)们会比那些不上微博的传统官员有更强的表达能力,更有开放精神,对时事的了解更全面,也更善于跟媒体打交道,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更懂得与媒体的合作。
——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