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使患者享受到省级诊疗技术服务水平。
温 县:
近年来,温县卫生工作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重心,多项工作亮点纷呈: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医改成效明显;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卫生资源总量显著扩增;着力完善公共卫生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医患关系日趋和谐,各项卫生工作快速推进、持续提升、协调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态势和气势,实现了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发展目标。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2009年,温县率先开展了住院结算病人逐案费用审查和审查结果反馈制度,新农合住院病人人均费用下降200元。2010年,温县首创新农合资金总额预付制。三年来,温县新农合共补助资金1.8亿元,参合率连年递增;县、乡、村三级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三年来,温县共采购国家基本药物2002.5万元,让利群众480.4万余元;人年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至25元,建立电子居民健康档案38.4万人;对乡镇卫生编制进行了合理设岗,公开选聘乡镇卫生院院长。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和多元补偿机制;县级4家公立医院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同时,推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实行单病种付费管理。
——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发展。近年来,该县先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65亿元,新建和改建业务用房2.33万平方米,新增万元以上医疗设备407台(件),新增床位450张,新增高级技术职称67人,首次实现了资金投入、项目争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等“五连增”。其中,高质量完成了投资8385万元、建筑面积34491平方米的全市首家县医院病房楼建设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就医环境,提升了全县医疗综合服务能力;累计投入资金1102万元,新建、改建业务用房1.9万平方米,配备了价值390万元的医疗设备102台(件),将13所卫生院全部进行了改造;争取专项资金78万元,为262个行政村配备了电脑,对265名乡村医生进行了相关培训,初步实现了农村居民健康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三好一满意”活动深受好评。推动“服务好”:各医疗单位承诺将患者在服务窗口等候时间缩短到5分钟以内、增设流动导医台、强化人文关怀。推动“质量好”: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建立温县远程会诊中心,病人不出县就能享受到国家、省级诊疗技术。推动“医德好”:开展党员带头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创优质服务品牌、创优质服务窗口、创优质服务标兵的“三亮三创”活动。推动“群众满意”:完善投诉机制,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接受社会监督。
——卫生文化建设彰显人文精神。开展以“看一部片、读一本书、学一群人”为主题的卫生文化活动。开展乡镇卫生院卫生文化建设活动,形成了学先进、比贡献、争一流的良好局面。举办“让人文精神照亮医学”主题演讲比赛,营造“仁心、厚德、精医”的良好工作氛围,初步形成了具有温县特色的卫生文化品牌。
——公共卫生安全防线更加牢固。一是妇幼保健工作全市领先。该县在全市妇幼卫生绩效考核中荣获第一并作为全省县级考核对象接受卫生部的评估督导。二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扎实推进。8家单位通过省级预防接种示范门诊验收。针对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等疫情,提前布防。三是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展以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地沟油、原材料采购索证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对学校卫生监督员加强培训,实现由事后监督向提前服务的转变。继续强化农村群体性聚餐管理。
今年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之年,是深化医改的攻坚之年,该县将按照省市制订的“十二五”卫生规划的总体部署,突出抓好“四个持续”:一是持续深化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和全科医生培养工作,稳步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二是持续抓好卫生项目建设。启动县精神病院病房楼、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县中医院改扩建、县卫生综合大楼、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改造等项目建设。三是持续完善创新新农合监管机制。建立完善公示机制,引导农民合理就医;配合省卫生厅做好“一卡通”及省内市级直补工作。四是持续加强卫生人才培养。 张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