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蕾、朱姣姣
这是一片文明厚重、民风淳朴的土地。沁阳,沐浴着“千年古县、河朔名邦”的光辉,在这六百二十三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出了无数垂范后世的古圣先贤。杨香打虎、郭巨埋儿、丁兰刻木,他们事亲至孝的故事传诵千年,被后世奉入“二十四孝”之列。
物换星移,道德仁爱之风却绵延传承,成了这片土地的精神之脉。
在温州,沁阳人70后青年郭小亮眼见歹徒飞车抢劫,他机智果断地将自行车砸向飞车贼,使歹徒被擒。事后,媒体表扬他是“小人物的身影,大英雄的轮廓”,被网友誉为“抡车侠”、“中国纯爷们”。
在北京,沁阳籍央视女记者刘薇在车祸伤及自身时,没有退避,为救助他人而献身,被网友称为“最美女记者”。
在山西,大雾中的高速路上突发连环车祸,沁阳人杨传玉舍生取义,救人于危难,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些正气凛然、仗义担当的英雄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沁阳人。
这些“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难、侠肝义胆”的沁阳人,用具体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
进入新时期,这些大德至善、大义仁爱汇入了“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中。“雷锋精神”凝聚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至高追求,它以更强有力的形式回归,奏响了时代最强音。站在文明道德建设最前沿的沁阳,正在传承“雷锋精神”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让沁阳成为人心思善的道德高地,共同打造“爱心之城”。
今年年初,“学雷锋活动”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列入了我市年度工作考核目标。我市成立了高规格的活动领导小组,具体部署、统筹协调,推动活动有序开展。并通过报纸、电视、短信平台、微博等方式,对活动进行持续监督,深度报道。同时还在城际公交、出租车上张贴学雷锋横幅,在市区、乡村打造学雷锋活动宣传一条街等,逐步形成了城乡一体的活动宣传氛围。一时间“学习雷锋,践行‘三平’,为当好示范引领做贡献”的浪潮在怀川大地奔涌。
5月9日,沁阳市“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的集结号再次吹响,50多个志愿服务队,共计1000余名志愿者庄严宣誓:“让我们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沁阳这片热土上洒下我们青春的汗水,留下我们成长的脚步。”
“文化志愿者在行动”、“评选雷锋示范岗”活动、“巾帼志愿服务”活动、“情满夕阳”志愿服务行动、“情系端午”送慰问活动、“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形象提升”青年志愿者行动、“人道力量·红十字志愿者在行动”、“关爱农民工和困难职工志愿服务”行动等,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指引下接连开展。志愿者们进社区、下农村、去敬老院、到留守儿童的家中……为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服务和关怀。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当你忍受疾病、遭遇危困时,政府和50万人民就是你背后最坚强的臂膀和依靠。我市专设的“爱心一日捐”账户,每年都会接纳四方民众潮水一般涌来的爱心,少则几元,多达百万元,每一笔善款背后都有一颗大爱及人、感恩社会的心。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沁阳市的爱心善款额度超过千万元。
“社会不能让好人吃亏!”市委书记陈敬如说。我市将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好人事迹通过文艺创作搬上舞台:花甲之年屡次水中救人的回族长者丹志友、居贫还债坦荡做人的农村妇女靳小秀……他们的善举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灵魂一次次被深深触动。
“好人就应该有好报!”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强调。沁阳创新设立了“好人救助金”。今年6月8日,“好人救助金”正式启动,为首批我市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好人量身定制了一份“人身意外保险”。“送好人保险,解好人之忧”,当市委书记和市长把保险和慰问金送到郭小亮等人手中时,他们的笑容和言语里,充满了知足和感恩。
在这块英雄辈出的土地上,求真求善、大爱厚德的社会风气日益浓厚。善良、淳朴、无私、奉献的沁阳人,锤炼出了“科学引领、求实创新、埋头苦干、勇争一流”的沁阳精神,这种风尚和精神,正是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力量源泉。
再小的爱乘以五十万沁阳人民也能汇成爱的海洋。当人心思善、人人奉献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时,道德之光照耀怀川大地,沁阳将成为充满生命张力、文明和谐的“爱心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