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五银讲述好心人塞钱给他的经过

老两口在立交桥下的住处,没水没电,很简陋。
□记者蔡君彦实习生董京文记者平伟图
阅读提示
人常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可昨天凌晨4点多,在郑州市东风路与中州大道立交桥下忙碌的环卫工苏五银和老伴朱青芝,就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到了!一位开车经过的陌生男子,突然停车走过来塞给他500元钱,说他们太辛苦,让补贴补贴生活,却不肯透露姓名和电话。
车子一溜烟开走,有心的朱青芝偷偷记下车牌号,拿坷垃连写两遍记在桥墩上。“我们还能自食其力,和人家素不相识,这钱咋好意思花?”苏五银说,对方有这份体谅、关心环卫工的心意就好,希望通过大河报找到这位好心人,当面道谢。
【惊讶】
正忙扫地,陌生人塞给一卷钱
60岁的苏五银和57岁的朱青芝这对老夫妇是周口扶沟崔桥乡卞店村人,5年前,他们来到郑州当环卫工,负责郑州市东风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以北约两公里快速路的清扫,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4点开始上路打扫。
“当时俺两口正扫地,有一个男的开车来给我们送钱,问电话也不说,问名字也不说,很快就走了……”昨天凌晨,苏五银打电话给大河报报料时仍难掩激动。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中州大道与东风路交叉口立交桥北的人行天桥下,见到这对环卫工老夫妇。紧攥着对方给的500元钱,苏五银给记者讲述了事发经过——
昨天凌晨4点20分左右,路上的车很少,他和老伴正在打扫中州大道与东风路立交桥下西侧的左转车道,突然,一辆黑色轿车从路东侧拐过来,逆行到他们旁边停下,车上走下来一位30多岁的男子,中等身材,看着很和善,“他先喊我一声‘大爷’,我想着他想问路或掏烟呢,没想到他伸手到上衣口袋掏出这卷钱塞到我手里,钱就是这样卷着的。”老人比画着说。
为啥给钱?老人很吃惊,赶忙退回去,对方又塞回来,让他拿着。老人说,他当时琢磨着对方会不会给钱让帮忙干啥事?若是坏事,给再多钱也不能干。不料,陌生男子说:你们很辛苦,这五百块钱你跟大娘分喽,补贴补贴生活。苏五银说,对方可能不知道他们俩是夫妇。
“你是哪单位的?”“贵姓呀?”苏五银连连问道,对方都不肯说,很快回到车里关上车门,他见状,赶忙追过去拽住车门,“我说留个电话吧,他说号码太长,记不记都无所谓。”苏五银说,对方说罢,没等他道谢就开车沿东风路向西走了。
【感叹】
500元分量重,相当于弯腰捡1万个饮料瓶
突然有人来塞钱,让苏五银意外又不安。当对方的车子向前开出几米后,他突然回过神来,给老伴说:快记住车牌号!
他当时记下的车牌号是“豫A506××”(因不清楚当事人是否愿意公开车牌号,故隐去两位数字——编者注),老伴记下的也是。生怕干活时这些钱弄丢,他赶忙赶回立交桥北头的住处把钱放好,返回来接着干活时,发现有心的老伴已经把车牌号写在旁边的桥墩上。
“年纪大了,我怕忘喽,刚好路边有车上掉下的土坷垃,我特意写了两遍。”朱青芝笑着说。
苏五银说,负责北边路段的工友吕师傅之前被坏人抢过钱,昨天,当他兴奋地告诉身边同事有好心人塞钱的事后,大家惊奇之余,最多的感慨是:世上还是好人多!
采访时,记者还随两位环卫工来到他们立交桥下的住处,住处空间很大,可很简陋,没水没电。记者注意到,中间空地上堆放着很多废纸、烟盒、饮料瓶等,朱青芝说,这是他们打扫卫生时捡来的,每天捡瓶子能卖一两块钱买袋馒头吃,就高兴得不得了。
“这500块钱分量可重呀!”一旁的苏五银感慨,“一个饮料瓶卖5分钱,这些钱相当于捡1万个饮料瓶,要弯腰低头1万次。”
【道谢】
有这份心已很感激,能自食其力不愿花对方的钱
“大河报影响力大,看的人多,我最先给大河报打电话,希望能找到这位好心人。”苏五银说。他的理由很简单,咱和人家素不相识,咋好意思白白拿人家的钱花?
有智吃智,没智吃力,苏五银常说这句话。他说,他们没什么文化,能当环卫工、挣点辛苦钱,已很知足。为了让孩子有文化,夫妇俩举债供两个孩子上大学,现在孩子都已工作,他们压力也小了。当环卫工每月1080元的工资,他们省吃俭用,希望帮孩子们减轻些负担。
在郑州当环卫工5年来,他们也时刻都在通过身边的点点滴滴,感受着这个城市里的人对环卫工的尊重和关心。“就像夏天,经常有人经过时给我们水喝,男女老少都有,都是没打开瓶盖的,还有冰红茶之类的,还有人说‘你们辛苦了’,‘谢谢’之类的话。”朱青芝说,每当这时,他们都觉得心里特别暖,有时眼眶都湿了。
当然,也有心酸的时候。比如,他们打扫路面时,荡起的尘土让路人埋怨,或者,路面有积水时有车“呼”地经过,溅他们一身水,后面的人见了却哈哈大笑。
苏五银笑着说,身在郑州,他们一直在关注着郑州的发展和变化,明显感觉到周围人的素质越来越高,有爱心的人越来越多。他还说,如果身边有更多的人像这位热心人一样懂得尊重关心环卫工等社会上的底层劳动者,这个城市会更温暖。不过,对于这位好心人的善举,他说,有这份心意、能体谅关心环卫工他们已很感激,“眼下我们还能自食其力,不愿白白花人家的钱,我还想找到他,当面说声‘谢谢’。”来源:大河报
女子疑敷屈臣氏面膜暴毙产品已全国紧急下架
红网长沙8月10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杨路 实习生 谭慧婷 肖可 钟晨)近日,一则关于屈臣氏面膜致人死亡的帖子,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帖子称,在福州,有女子使用了屈臣氏某种面膜后全身抽搐,几分钟后不幸死亡。对此,屈臣氏表示,这款珍珠臻致美白面膜经过多项安全测试,无质量问题,但为了对消费者负责,目前该款产品已全国下架。
10日,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走访了长沙各屈臣氏门店,并未发现这款面膜的踪影。长沙市工商局表示,暂未收到相关投诉,也没有接到通知,但会密切关注此事,一旦接到消息立即采取行动。作者:杨路 谭慧婷 肖可 钟晨
60岁老人与70岁老人争座位猝死家属索赔13万元

王老太太出庭作证现场。
六十多岁的李老先生争到了公交车上的一个座位,但刚坐下不久就昏厥过去,最后因抢救无效而去世。去年10月9日,一辆63路公交车上发生了这样一起事件。事发后,与李老先生发生争执的七旬老人范老先生,被李老先生的家属告上法庭索赔13万余元。昨天,秦淮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案件没有当庭判决,将择日宣判。
乘客:当时车上空位很多
去年10月份,七旬老人范先生与妻子张女士在大明西路乘坐63路公交车前往南京市第一医院看病,与他们同行的还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街坊王老太太。范先生先上车,帮自己的妻子与王老太太占了两座位。63岁的李老先生上了公交,见有范先生占的空座就坐了下来。范先生告诉他这座位是自己给同行的王老太太占的。但李先生认为,自己也是老年人,有资格坐这个座位,便径直坐了下来,双方为此发生了争执。
周围的乘客见四个老人发生了争吵,便上去劝阻。乘客费先生在事发后接受派出所调查时就说,他当时指了空座位给老人们,说还有这么多空座位,没必要争吵,但老人们没理睬他,费先生只好回到后面座位上。回到座位上没多久,他就看到李老先生歪坐在座位上,似乎呼吸困难,随后就有人叫了救护车并报警。车上还有很多空座位的情况,也得到了其他乘客的确认,派出所民警在调查时问乘客夏女士,“当时在大明西路时,车上的座位是否坐满?”夏女士回答说,“没有,车上的座位多着呢。”
被告:最多承担5%的责任
在法庭上,作为证人的王老太太说,自己上来后,见范老先生与李老先生因为给自己占座位而发生了争执,而对方称自己也八十多岁了,她也就没有要座位,坐在了旁边的空位上。她当时还劝李老先生不要吵了,车上座位很多,当时也是李老先生第一个站起来骂人的。范老先生的代理人说,李老先生的逝去,他的心情也很沉痛,但是,事实并非原告方说的那样,范老先生并没有强占3个座位,争执后,双方也未发生肢体冲突,李老先生本人有医保,生前是国企职工,丧葬费也是报销的,30%的责任太多了,范老先生最多承担5%的责任,而且,这5%也只是相应的补偿,不是赔偿。
法庭:将对部分证据进行质证
死者李老先生的家属表示,李老先生原先并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就是那一阵发现身体不适便独自前往市第一医院检查,而他们的代理律师则提出,李老先生医保卡里存有4000多元余额,足以证明死者平常没有什么大病,是与对方发生争执才诱发了心脏病最后导致猝死。
为证明这点,原告方还提交了李老先生生前在医院的开销和发票等作为证据。原本对方应该承担一半的责任,但现在李老先生一家愿意承担主要责任,只要求对方承担30%的责任,所以才索赔人身损害、医疗费、丧葬费和死亡赔偿等费用13万余元。
法庭上,双方都同意调解,李老先生家属愿意做出让步,要求最少给10万元的赔偿,被告方没有同意。法院审理后决定,将组织对部分证据进行进一步质证,再视情况另行判决。来源:扬子晚报
通讯员 庆妍实习生邱爽
扬子晚报记者 罗双江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