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考虑到自己家有空闲的房子,闪湘玲在即将退休时就有了在自己家创建一个“老年之家”的想法。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的时候,大家都赞同,并一起动手整理二楼的房子。
一些邻居知道闪湘玲的想法后,劝她说不如把房子租出去,每月还能收些房租。她不为所动,继续筹建“老年之家”。她自费购买了棋牌桌、乒乓球桌等,订了许多报刊,还购置了空调。2007年春节过后,“老年之家”正式落成开放。
随着“老年之家”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不仅本社区的老人来休闲,而且连焦作新区、中站区、马村区等地的老人也纷纷前来。为此,闪湘玲根据老人的需要,调整了“老年之家”的活动时间和内容,每周一、三、五是京剧戏迷活动时间,每周二、四是歌迷唱歌时间。
如今“老年之家”成立5年了,慕名而来的老人仍在不断增加。山阳区周庄村的邱国政老人是个戏迷,听人说这里有个“老年之家”就来看看,一看就成了常客。“来这里活动,让我过足了戏瘾。这里有空调、有茶水,老人聚在一起聊天、唱戏,真好!”他高兴地说。
她把困难街坊当做亲戚救助
退休前,闪湘玲就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爱心活动,资助贫困大学生,去福利院看望老人。退休后,她继续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作贡献。
2008年,退休后的闪湘玲有了更多时间去关注贫困大学生和贫困家庭。“刚开始,我想资助一些贫困大学生,却不知道该怎么找,当时还费了不少劲儿。”她回忆说。她当时把自己想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想法告诉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又帮她联系了焦作大学的一个老师,在这个老师的帮助下,她找到了焦作大学的10名贫困学生,为他们每人捐赠了1000元。
后来,鸿源社区干部知道了闪湘玲资助贫困大学生的事情,就主动与她结合,此后每年都在社区里寻找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到今年为止,她已经资助贫困大学生30余人次。
对于资助过的大学生,闪湘玲很少能记住他们的名字。有人问她这样做值不值,她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有能力去做这些事情就应该去做,没有什么值不值的。”
在西北民族大学上学的小丁曾得到过闪湘玲的资助。去年寒假,小丁放假回家后想去看望闪湘玲,闪湘玲得知后坚决不让小丁带礼物。“我只是希望他们将来学有所成后回报社会,把这分爱心继续传递下去。”她说。
闪湘玲还特别关注社区里的贫困户。2010年的一天,她与徐某聊天时,了解到其丈夫因心脏病于2009年年底去世,徐某还患有子宫癌,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她随即与社区干部一起进行家访,当场拿出500元钱给徐某,并与她结成帮扶对子。之后,她每月都给徐某送去鸡蛋、牛奶等营养品,直至去年徐某去世。
除了帮助徐某,闪湘玲还资助了社区里的3个困难家庭,每月都给各家送去5公斤鸡蛋、1箱牛奶。
她把义务教拳当成又一职业
多年来,坚持习练太极拳是闪湘玲的健身习惯。在职期间,她积极组织商场员工学练太极拳,以此促进大家强身健体。尤其是我市举办太极拳年会以来,每届她都带领员工参加太极拳表演,市百货大楼由此也成为我市坚持最久的群众太极拳表演团队之一。
退休后,闪湘玲更把义务教拳、普及太极文化当做一件有益的工作去做。在市杨式太极拳协会,她担任副会长。平日里,她积极为协会活动尽心尽力,将热心普及太极文化的人士发展成为会员。为了活跃会员的文化生活,今年6月份,她组织27名会员外出学习交流,还自己出钱为大家每人补贴200元。
由于闪湘玲的太极拳打得好,每当她习练时,总有人在旁边跟着比画。她则热情指点、耐心教授,从不收取任何费用。近年来,数以百计的人跟她学会了太极拳。
“无论是开办‘老年之家’、资助贫困家庭,还是义务教授太极拳,我都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为别人做一点事情,为社会作一些奉献,我觉得就是一种快乐。”闪湘玲说。
(闪湘玲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