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口计生委日前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显示: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近一半。
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新生代流动人口比较看重自己未来的发展,注重体面就业发展机会。其中占据主体的新生代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大多数在城市成长,基本不懂农业生产,即使城市就业形势不好,他们也不大可能返乡务农。当前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生活状态怎样?有哪些诉求?出路又在哪里呢?
来自湖北省的张新伟,现在是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个体商贩,每年有十几万元收入。虽然收入不错,但业余时间一直在自学文化课。他想今后有机会考大学,留在北京。“挣得多一点儿少一点儿都不打紧,总不能一辈子让人把咱当个外来人啊!”他说。
“对流动人口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渴望被尊重和被认可的愿望更强烈,在关心工资高低的同时,工作环境、教育、培训及精神需求越来越成为诉求重点。”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说。
当前,流动人口普遍缺乏归属感、荣辱感。翟振武说,特别是新生代流动人口主要以“80后”、“90后”为主,相比上一代,他们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更强,他们在融入社会时的诉求经常会出现新变化和新动向。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地方采取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措施,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但距离流动人口特别是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实际诉求还存在不小差距。
目前,各城市的教育、医疗经费划拨以及城市土地的规划等大都是按照户籍人口的规模来制定。公众普遍对流动人口给当地发展所作的贡献高度肯定,同时对应对流动人口带来的服务和管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有关人士建议,流入地政府应注重对流入人口进行引导,使人口总量与本地社会服务能力相适应。如地区间可坚持规划优先原则,将本区的产业规划向社会公布,明确提出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方向,这样可以增强流动人口流入的有序性,提高就业率,保障流动人口生存状态。
目前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到了结婚生育的年龄,如果能解决教育问题,就意味着他们全家可以团圆,有助于他们稳定下来。建议在公立学校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整合民办学校资源,通过补贴和购买教师岗位等办法增加流动人口子女学位。
(据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