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秋) 今年年初以来,温县加强源头监管、严把生产质量、规范流通秩序、保障消费安全,进一步完善从源头到餐桌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为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维护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打造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食品源头监管作为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的保障。在农产品种植方面,该县广泛宣传农业部等四部委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公告,增强农民抵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自觉性,推广绿色植保理念,开展统防统治工作;加强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及时掌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每天对蔬菜市场进行检测,蔬菜合格率在98%以上。在畜禽饲养方面,该县积极推行标准化饲养,建立畜牧业投入品监管信用档案,增加经营市场检查和监督抽查频率;积极开展动物免疫注射、疫情监测等防疫工作,强化动物检疫和畜产品流通环节安全管理,保证出场动物检疫合格率达100%;切实监控饲养场(户)病死动物和饲养废弃物的处置,确保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把生产质量监管作为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的前提。该县建立了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严格责任追究;完善了企业信息档案,实行电子系统动态监管;开展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强化对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规范了生产企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并进行备案和公示;开展了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实施了生猪屠宰全程监管,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确保生猪流向清楚、肉品检验严格、无害化处理及时。
把市场流通监管作为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的手段。该县严把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关,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行为,取缔无照经营户46个;督促食品经营户认真落实进货查验、退市和销毁等10项制度,开展食品经营者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开展集贸市场、小食品店、小摊点、超市等重点领域整治,查扣“三无”小食品30袋、不合格饮料30箱;定期开展食品质量监督抽检和快速检测工作,对不合格食品进行下架处理;落实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制度,及时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
把消费安全监管作为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该县对辖区所有餐饮服务单位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健全监管档案;加强餐饮服务单位获证前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提出限期整改;加大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中小餐饮单位整治力度,积极推进量化分级管理,实施“阳光公示”和“明厨亮灶”工程,全面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水平。
该县坚持标本兼治、堵疏结合、分类监管、综合治理的原则,紧紧围绕食品安全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和重要时段,积极开展联合执法与集中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共查处食品案件27起,货值6万余元,罚款4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