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2011年9月份,洛阳正骨医院副主任医师汤金城作为河南省第九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受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科技厅委派,到焦作市中医院任业务副院长,挂职锻炼一年。一年来,汤金城认真履行职责,帮助医院成立了骨伤分院和颈肩腰腿痛中心;发挥自身优势,为医院外科系统制订了长期立体式的交叉学习计划,并先后主持各类骨伤手术几十台,为我市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日前,在汤金城即将离任之际,记者专程走访了这位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从事手外显微外科和创伤骨科15年、参与编写专著3部、发表国家级论文20余篇、自行研制出获得国家专利的四肢骨折体外复位器的知名骨伤专家。
说起刚到市中医院任职时的心情,从事医学研究多年的汤金城直言不讳地说:“医院管理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当接到任职通知时,对于自己能否胜任这一领导职务,心里没底,未到焦作市中医院之前,我曾深刻反思,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能力,如何更好地了解院情、熟悉民意、锻炼自己、提高本领,将是自己这次到焦作市中医院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的,而如何在实践中提高自身业务,在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则更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事情。初到焦作市中医院时,我首先将自己的心态‘归零’,以‘空杯’的状态去学习、去调查,并以“我用心读焦作市中医院”为主题,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记录下来,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拜访了医院多位老专家、部门负责人、临床医护人员以及所分管临床科室的每一位员工,这时我才敢真正地放开手去工作。”
在谈到焦作市中医院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优势时,汤金城诚恳地说:“说实在话,与省内外其他一些地市的中医院相比,目前市中医院的发展确实相对滞后一些,但是焦作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再加上市中医院有一支求真务实、高效创新的领导班子,他们那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忘我工作精神,则是今后医院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市中医院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习惯,则为医院广大医护人员提升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市中医院领导班子清晰的工作思路、明确的工作目标以及《焦作市中医院规章制度》、《焦作市中医院岗位职责》等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则更是医院今后稳步前行的重要保证。”
作为市中医院分管外科系统工作的业务副院长,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为了提高医院骨科科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人性化水平,促进骨科业务得到进一步发展,汤金城积极创新科室管理模式,帮助医院建立了骨科分院,并赋予分院更多的职能和权限,充分调动了各科主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充分发挥市中医院的中医特色优势,汤金城通过对医院康复科、疼痛科等科室进行资源和技术整合,帮助医院成立了以治疗椎间盘为主,并集临床、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颈肩腰腿痛专业治疗中心。据了解,骨伤分院成立以来,床位使用率增长了4%;颈肩腰腿痛治疗中心自成立以来,床位一直爆满。与此同时,汤金城还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为市中医院外科系统制订了高中低三层、短中长三期的立体交叉学习计划,并为外科医护人员建立了单独的学习室、示教室,定期开展学术讲座、科室病例讨论等活动;建立了科室病历质量监督员制度,增加了床旁沟通单、术后沟通单、出院沟通单等程序,从病历程序和内容上严格把关。
提起一年来挂职锻炼的感受,汤金城谦逊地说,在市中医院工作的这些日子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一,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具备求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科学的思维,特别是要具备宽阔的胸怀;第二,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才能完成上级领导赋予的任务;第三,只有切实把职工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带头廉洁自律,才能赢得员工的信任;第四,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用智慧和毅力对待每一项工作,才能无愧于国家和人民。
自称已经与市中医院结下深厚感情的汤金城动情地说,2011~2012年,是市中医院发展的关键阶段,全院职工在院领导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医院制定的总体目标,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工作主题,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积极探索出一整套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全方位提升了医院的医疗质量。能在这个时候参与到市中医院火热的发展建设中来,不但是对市中医院前进脚步的见证,更是对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