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安全经纬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
专项行动“回头看”活动
保持队伍纯洁 促进个人廉洁
卧薪尝胆迎来硕果飘香 含辛茹苦喜看桃李争妍
家庭消防安全五注意
特种作业人员九问
有奖举报
公 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卧薪尝胆迎来硕果飘香 含辛茹苦喜看桃李争妍
——记正在崛起的博爱一中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付凯明 本报通讯员 李  佳

  前言:3年前,由于生源的外流,造成博爱一中招生的优质生源质量严重不足,然而,博爱一中人自我加压,负重前行,用自己的勤奋和汗水、用科学的管理和服务,取得了今年高考骄人的成绩。在此,我们想代表博爱一中今年高考的毕业生们,探寻成绩背后的神奇,用文字记录学校和老师们默默无私的奉献,向母校、向老师们道一声——谢谢!

  2012年,注定会被载入博爱教育史册的一年,因为博爱一中再次用骄人的成绩创造了又一个辉煌:

  1.整体成绩稳步提升。在报名人数与去年持平的情况下,应届本科上线644人(不含特长生),比去年增加191人,增长率居全市第一。

  2.全市排名位次前移。本科上线人数提升两个位次。

  3.应届尖子生大幅增加。一本上线51人,比去年增加17人,增长率全市第一。全市理科前5名该校占两名,毋钦同学以651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市第三名;申志航同学以634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市第五名;张旭同学以610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市文科第八名;豆胜涛同学以521分的优异成绩超过海军飞行员录取分数线。

  4.全校本科上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达1013名(不含特长生)。

  在高考录取中我们看到:

  毋钦,高考成绩651分,全市理科第三名,被复旦大学录取;

  申志航,高考成绩634分,全市理科第五名,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

  王 健,高考成绩618分,被武汉大学录取;

  刘 莉,高考成绩591分,被东北大学录取;

  李六六,高考成绩621分,被武汉大学录取;

  张 旭,高考成绩610分,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

  高 杰,高考成绩597分,被厦门大学录取;

  皇甫润华,高考成绩550分,被国内传媒界排名第二的浙江传媒学院录取;

  还有……

  他们的成功首先来自于自身的拼搏和努力,但有一个共同点是我们所非常关注的,也是我们异常疑惑的地方,那就是——博爱一中是如何将3年前中招时二流的生源,培养成今年高考一流的毕业生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进博爱一中,在感受博爱一中校园书香四溢、风景怡人的同时,探寻博爱一中培育栋梁、桃李争妍的奥秘。

  含辛茹苦:

  用教师的勤奋弥补生源流失的不足

  回眸历史,博爱一中的老师们感慨万千:3年前,全县中招前100名学生中,流失了63名;全县前10名的学生中,只留下1名学生,其余全部流失,生源的严重不足成为老师们面对的最大难题。而今,正是在当年中招博爱县前10名中留下的申志航同学在今年的高考中以634分的优异成绩名列焦作市第五名;而在当年中招中排名仅为全县第十六名的毋钦同学,今年高考以651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市第三名;就是这一届学生,三年后的今天,他们的成绩足以让所有一中人为之骄傲和自豪!

  高考是莘莘学子的人生转折点,为使高三师生快速进入最佳临战状态,增强备考信心,激发迎考热情,提升精力的专注程度,提高复习效率,博爱一中全体师生在校领导班子的率先垂范下,发扬“三苦”精神,抓落实,求实效。

  “三苦”即领导苦抓、老师苦教、学生苦学。而其中最令人感动的当属教师的苦教,教师苦教——用教师的勤奋弥补生源的不足。2009年招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该校生源特别是尖子生流失严重。但大家没有失去信心,从高一认真配备教师,严格进行管理,特别是进入高三年级,有不少老师带病坚持工作,毕秋菊老师每天输液治疗仍坚持上课;吕红老师等送走了这一届毕业生再做手术;张爱平老师做手术却没有耽误过一节课;张慧英老师、原琴老师从老人病重到去世没有耽误过一节课;毋霞老师家中老父亲生病,但她从来没有抽出时间去照顾老人;徐国庆老师腰椎间盘突出,打上板坚持上课;年过55岁的王传德、卫新润老师工作兢兢业业,老师们每天都在无私奉献,有时下课了,还在教室外课间辅导学生。许许多多的老师舍小家、顾大家,班主任老师更是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地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倾注无限的心血和汗水。为了教育的发展,为了学校的未来, 他们“千辛万苦行大道,兢兢业业不辞劳,俯首甘为孺子牛,德为先行铸英豪”。一代代,从青丝到白发,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他们用真挚情意关爱学生,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用真才实学教育学生,用真知灼见征服学生。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犹如雄鹰展翅高飞,翱翔蓝天,尽显风采。

  卧薪尝胆:

  用严格的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2005年9月,博爱一中搬迁新址,新校除了一栋教学楼、一个餐厅和一栋寝室楼之外,别无所有,还是工地的校园更多的是丛生的荒草和泥泞的道路,新校的发展面临着百事待举的艰难局面。加上因为改制的原因,全县的父老乡亲对学校有着太多的疑惑和不解,生源的外流成了不可逆转的“潮流”!

  然而,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博爱一中人始终坚持踏踏实实教书,实实在在育人。在课堂教学中着力加强过程检测、评价与激励,即在各年级每次阶段性检测后,学校根据考试成绩分别对学生、教师、年级部、班集体、备课组进行阶段性评价与奖励,加大奖励力度和范围,奖惩分明,使努力不懈、成绩显著的所有师生员工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展的快乐和贡献的自豪。为打造高效课堂,该校还加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在有限时间内帮助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成绩,杜绝了教师自我封闭的单打独斗和只管自己讲不问学生会不会的放羊式教学现象。

  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视频监控管理,对教师、学生、教室实施同步监控,及时纠正教师上课的失误,认真处理学生课堂上的毛病和错误,从根本上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临考30天,博爱一中再次着力提升管理水平,实行临考新举措:1.领导深入课堂,促使老师精讲、学生精练,让学生自习理清知识,多悟题。2.全体高三教师下午第四节课,在办公室坚持到6:30左右,接受学生提问,与学生座谈,与学生多沟通交流,解决学生学习问题和非智力问题。3.走出去,向名校学习,获取高考相关信息。4.优化学生作息与高考考试同步。5.召开部分学生家长会,让家庭教育发挥最大作用。6.跟踪学生平时的测试,提高学生总分位次与学科位次的合轨率。科学的管理实现了高考临考前学生充足的知识储备、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自信,营造了高考前良好的教风、浓厚的学风,为高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兢兢业业:

  用优质的后勤服务提供强力的保障

  走进博爱一中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碧水相拥、红楼耸立的知识的殿堂,环校路旁杨柳依依,随风飘荡;环校湖水涟漪妩媚,碧波荡漾,水下鱼翔浅底,水上睡莲飘香,置身其中,令人神清气爽。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错落有致,在这里,和谐的校园景观与深远厚重的文化底蕴交相辉映。

  优良的教学设施是优质教育成果的保证,学校微机室、实验室、阅览室等教育教学设施,构筑了一流的教育平台。遍布全校的现代化办公系统、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宽带网络系统使校内的教学、科研、管理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工作方式规程化、上传下达短程化、职责权限简明化、成效考核数量化”的崭新环境。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图书馆建设,学校图书馆面积6400平方米,现藏书总量10万余册,教师阅览室能够满足100名以上教师同时阅读,学生阅览室能同时满足600名学生阅读,为学生和教师吸取课外营养提供了保障。2011年,该校斥资20多万元装配了先进的多功能报告厅;同年又投入近6万元购置了理化生实验仪器,为学生科学实验提供了齐全的设施;更喜人的是,2012年4月,经过科学合理改造,学校食堂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一级食堂,为学生安全就餐提供了有力保障;塑胶跑道和标准化操场已全面竣工,正以崭新的面貌在新学期开学迎接新同学。

  勇立潮头:

  用先进的考核机制成就诸多名师

  动力来自压力,高效出自管理。为了打造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博爱一中狠抓内部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实行学年考核流动制和竞争上岗聘任制。该校制订了《博爱一中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教师评价管理方案》等,与每一位教师都签订了聘任合同书。聘任制的原则是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合理组合,择优聘任。该校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自我管理意识为根本出发点,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根据教学成绩、学生评教和领导评议,对全体教师的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进行量化积分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实行3%~4%的人员流动制。对教学成绩不佳、师生评议较差的落聘教师,调离博爱一中,优胜劣汰。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薪随岗定、优绩优酬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教师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通过“名师工程”的激励,该校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杨艳芬等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师;刘聪敏、贺天顺、崔彩红、邱锡才、曹金娜、王东敏、马振领、和立志、武玉玲、张云枝老师分别获得2011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奖;焦国利、牛子君被评为焦作市优秀校长。几年来,博爱一中教师共撰写科研论文400余篇、省级优秀论文52篇,获得市级优秀成果43项,奥林匹克赛辅导奖和其他国家级、省级辅导奖26次。在2011~2012学年的各级各类竞赛和比赛中,该校师生硕果累累:张云枝、刘三军、安玉虎老师分别获得市级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其中张云枝老师在全国地理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张云枝、程春平、张战胜三位老师荣获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并被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同时被县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在全国中学生第二十八届物理竞赛中,该校在焦作市六县市的综合评比中名列前茅,参赛学生分别获得了一个全国二等奖、两个全国三等奖和十个省级一等奖、五个省级二等奖,王拥军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辅导教师,还有五位老师分别被评为河南省优秀辅导教师;乔海燕老师在焦作市数学学科优质课大赛中荣获第一名,并代表焦作市参加全省数学优质课比赛的决赛。

  厚德载物:

  用完善的德育教育打造多彩的校园生活

  博爱一中始终坚持“先育人,后教书”的教学思想,确定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明确了“管理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了“一高二强三好五会”的培养目标:

  一高:素质高

  二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

  三好:身体好、品德好、习惯好

  五会: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会合作、会感恩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学校坚持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博爱一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高三教学楼内,每一个墙壁上都是激励人心、催人奋进的话语横幅,整个文化氛围浓厚。

  学校坚持每年举办冬春季运动会和体育比赛,并组织极具教育意义的“一二·九”合唱比赛、“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和地理知识辩论赛,并适时举办调节学生心理的拔河比赛、各级篮球比赛等,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省、市、县运动会、艺术节和学科竞赛活动并多次获奖。学生皇甫润华作为河南省唯一学生代表参加全国英语口语演讲、背诵大赛,并荣获全国大奖;学生高杰、张家伟荣获河南省第四届中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竞赛一等奖;校篮球队先后荣获河南省中学生“晨光杯”男子篮球赛冠军、焦作市中学生“晨光杯”男子篮球赛冠军;校舞蹈队在焦作市中学生校园集体舞比赛中荣获第一名;校合唱队荣获焦作市国庆60周年爱国歌曲大合唱第一名;学校为高等学校培养输送优秀体育、艺术人才200余名。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2009年度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先进单位”。今年,朱小芳老师代表学校参加博爱县庆“三八”女职工唱红歌比赛并勇夺第一名;在焦作市“晨光杯”体育比赛中,该校男子、女子篮球队奋力拼搏,双双获得焦作市亚军的好成绩。

  “汲翠竹气节写人生情怀 播博爱精神做阳光事业”

  这幅洋溢着大爱、倾注着心血、充满着希望的对联,悬挂在博爱一中的办公楼院内。“汲翠竹气节”是对博爱一中师生始终秉承的虚心为学、奋发向上的精神写照;而“播博爱精神”体现的是博爱一中人哺育栋梁、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写人生情怀”是对博爱一中这个书卷飘香、桃李争妍的学府的最好诠释,而“做阳光事业”彰显的则是博爱一中迁入新校后不断创造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2010年高考,该校本科上线740人,一本增长数占全市增量的40%,学校在全市排名提升两个位次!本科上线人数增长率连续四年居全市第一!高三(8)班本科上线率100%,被《焦作日报》誉为“最牛班级”!2011年高考,在考生较2010年减少104人的情况下,本科上线871人,比2010年增加131人,上线率比2010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特别是王云飞同学以639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市文科状元,并被北京大学录取;李志刚同学以659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市理科第八名;特长生段文凯被中央美院录取、王鸿昌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毕晓峰同学以优异成绩成为海军飞行员。高考录取中更是名校云集,有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央美院、北京体育大学等。今年高考,更是实现了增长率的全面提升和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春风桃李年年艳,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已经看到,正在崛起的博爱一中迈着豪迈而坚实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我们更加相信,博爱一中还会创造更多的属于博爱人民的辉煌,博爱一中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