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对于站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这一新的更高起点的焦作来说,笔者以为,要牵住经济转型的“牛鼻子”,必须强化新型农村社区引领,从优化产业布局着手,培养一批新兴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对此,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有详细论述。他认为,从我国的一般情况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途径有三个: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使大量农民转变为市民;二是原来占主导地位的简单加工制造业向“服务化”的制造业提升,即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进入价值链的高端;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
笔者认为,在这三项工作中,前两项工作是基础,需要大力推进。而之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却不可能全面开花,必须按照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确定重点,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拉长产业链条,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其实,作为一座因煤而兴、因煤而转的城市,焦作近年来狠抓经济结构调整,成功实现了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战略性转型。截至目前,我市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四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65%。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而问题将会左右未来。从根本上,我市以化工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耗能企业比重大,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关联度不高,抗风险能力弱……这一系列问题,决定了我市只有加快转型,才能持续发展。
视问题而思变,知不足而后进。经济要转型,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新兴产业,势在必行。据了解,国家判断和选定新兴产业集群,有着明确标准:即要产业链条较长、产业规模较大、原有发展基础较好,特别是该产业已经出现某些重要的技术突破。
照此标准,我市只要依托现有优势产业,以技术进步为突破口,加快产业链条由单一线条向闭合循环转变,产业布局由分散向集聚集群转变,产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终端消费产品转变,才能构建起一个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优化产业布局,不仅需要系统思考,更要提前谋划。6月21日,笔者跟随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进行考察时,发现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是在华润水泥厂、华润贺州电厂的基础上,引入华润啤酒而建立起来。水泥厂和电厂相距5公里,啤酒厂建在二者之间,距离电厂1公里、距离水泥厂4.5公里,呈品字形布局。
如此布局在项目引进、规划建设伊始,优化已然在先。在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内,基建期,水泥厂可为啤酒厂提供水泥;运营期,啤酒厂产生的废硅藻土、工业生活垃圾可作为水泥厂的燃料综合利用。而水泥厂在为电厂提供石灰石粉进行脱硫的同时,电厂的脱硫石膏、粉煤灰、炉渣等可作为水泥的添加剂供给水泥厂。与此同时,电厂可向啤酒厂提供电力、热力并供应工业水和酿造用的除盐水,啤酒厂每年产生的中水则可补充电厂的循环水。
而说起我市优化产业布局的探索与实践,沁阳产业集聚区的“补链”引资,可为样本:该产业集聚区在招商中,不仅看项目的先进性和环保性,还看项目在园区产业发展中的链接性,努力引进具有“节点”作用的项目。如此一来,成效明显:广东兴发投资10亿元、年产10万吨高档铝型材项目建成后,可与沁澳铝业实现门对门供货;金隅水泥投资4亿元、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可让昊华宇航沁阳基地的废料电石渣变废为宝;尚宇新能源的三氯氢硅和海世鸿公司的氯化石蜡项目,均是利用来自一墙之隔的昊华宇航沁阳氯碱分公司生产的副产物——氯气、氢气,实现了有效资源的循环利用……
毋庸置疑,沁阳产业集聚区如此产业布局,可使产业链上游的优势,变成支持下游的供应链,将各个独立的企业项目纳入一个完整的链条,上下游之间互相支持,增强内部协同性,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推动整个产业布局转型升级。
外地有榜样,本土有样本。一个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要通过产业优化布局来实现,而这种产业布局的优化,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转型中去。此两者,可谓如根亦如本,应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