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曾明
“都怨我自己,要是当时留心把证据固定下来再报警的话,也不会发生和银行斗气、法庭上还占不住理这样的尴尬事儿,自己卡里被盗走的1万多元也不会打水漂了。”说起自己前些时候银行卡被盗刷一事,公司白领杜小姐还一个劲儿地后悔哩。
随着银行卡的推广普及,“克隆卡”、“伪卡”盗刷持卡人资金的案件时有发生,不仅给持卡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影响了银行形象,而且极易造成持卡人和银行间的矛盾纠纷。有关专家指出,“伪卡”盗刷案件的发生,一方面与磁条卡技术简单、安全性不高、易被复制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与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持卡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有关。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体系,在资金遭盗刷后有关举证、损失承担、责任划分等问题上无明确规定;部分持卡人缺乏银行卡相关知识,信息保护意识不强。防止银行卡盗刷,需要多管齐下,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和持卡人共同努力。
那么,持卡人如何有效地防范银行卡被盗刷,盗刷后如何维护自身利益,避免与银行的矛盾纠纷呢?有关专家提醒持卡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掌握相关的银行卡知识,做到正确保管、规范使用银行卡。办卡时一定要了解银行卡的作用、类型、使用方法、安全常识,按照银行的相关规定正确使用和保管银行卡,防止为不法分子偷窃卡片或卡片信息提供可乘之机。二是增强信息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个人信息使用观念。持卡人的银行卡被盗刷,绝大部分与银行卡信息泄露有关。持卡人一定要增强自身风险防范意识,任何时候都要妥善保管交易密码和卡片,不对陌生人或在互联网上随意透露银行卡号、密码、有效期、身份证号等个人敏感信息。三是要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持卡人在遭遇“克隆卡”盗刷后,要及时报警,迅速向发卡银行提出止付要求,并保存第一时间的报警记录,以及能够证明取款发生时真卡(或存折)在其本人手中的证据,要求对银行监控录像进行提取和保留。对银行方面不作为、不配合的也要固定相应的证据,防止因没有证据和证据不足与发卡银行产生纠纷、法院又难以支持造成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