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在中站区府城街道北朱村南部,有一个风景秀丽、功能齐全的朱村美苑社区。该社区总投资2.2亿元,建成后可安置1860户7000多人,节约土地1230亩。该社区一期5栋16层高楼、16栋6层多层楼房已经建成,配备了深水井自动供水系统、太阳能热水供水系统、天然气供气系统,并规划有综合服务中心、医务室、图书室、活动室、生活超市、幼儿园等服务设施,不少居民已经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在今日怀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风头正劲,一座座充满活力的新型农村社区,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目前,全市新建成多层、高层住宅楼547栋23057套,新建成别墅型住宅1027套,总建筑面积达291.2万平方米,入住人口46050人。
市委书记路国贤说:“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走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是焦作持续转型的第三乐章,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就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破题之作。”
新型城镇化从新型农村社区破题
作为资源枯竭城市的焦作市,自上世纪90年代,将改革发展的罗盘定位为经济转型之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持续抓转型,务实求发展,先后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
由单项推进向 “三化”协调发展转,是焦作转型的“第三部曲”,也是焦作工业转型升级进入新阶段后,面对保粮食、保土地、保环境的严峻形势和农业、农村发展的艰巨任务,而确定的新一轮转型方向。
焦作北边是山,南边是滩,中间是优质农田,工业发展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可供工业发展的土地空间有限,环境容量有限,这是焦作经济转型必须破解的难题。
怎么转?以新型城镇化作引领,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基点。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指挥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任副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建设指挥部。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市直单位一把手都建立了自己的帮扶点。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制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配套政策的通知》和《焦作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
5月3日至4日,路国贤率县市区领导和相关委办局负责人,先后奔赴安阳市锦和新城新型农村社区、鹤壁市中鹤新城新型农村社区参观考察。之后召开了由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参加的高规格的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确定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3年建50个、8年建100个新型农村社区;明确了“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24字方针;指明了“三集中”(向城市集中、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向有条件的中心镇集中)“六优先”(城中村、城郊村、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有条件的中心村和不适宜居住的村庄)的发展路径,为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
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说:“焦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而是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基点来打造,科学统筹、高起点规划。我市新型农村社区新在以人为本,新在统筹协调,新在重视基础,新在产城互动,新在土地集约节约。”
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上,焦作市围绕“14820”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总体规划,紧密结合土地利用总体目标、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人口和资源向1个中心城市、4个城市组团、8个功能区、20个节点镇聚集。全市已规划新型农村社区102个,可整合村庄298个,可入住人口63.18万人,计划总投资336.05亿元。
焦作市各地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严格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原则,以新型城镇化统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沁阳市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高点定位,规划先行,完成了《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勾画了“1+4+10”城镇发展格局,“1”即一个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4”即西向、西万、柏香、崇义4个中心镇,“10”即10个以上较大规模的新型农村社区。修武县城乡统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城三镇三社区”:“一城”是指县城,在县城规划3个大型社区,打造生态宜居城、旅游特色服务城。“三镇”是指周庄新市镇、七贤旅游小城镇和当阳裕旅游小城镇。周庄新市镇聚集10万人口,建成焦作东部新型商业居住副中心。七贤旅游小城镇,与京能天阶和河南建业两个50亿元的旅游综合项目相配套,打造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特色服务功能区。当阳峪旅游小城镇,利用紧邻焦作市区、青龙峡、峰林峡、圆融寺景区的优势,规划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小城镇。“三社区”是指葛庄新型社区、五里源新型社区和周流新型社区,依托焦作电厂、台湾创业园以及产业集聚区,吸引周边群众聚集,这些社区全部按都市化标准来打造。
高点定位,高端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焦作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富裕,是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的重要板块,具备了高端发展新型农村社区条件和实力。为此,焦作市从持续转型、“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考量和本地实际出发,高点定位,确立了高端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目标。
焦作市新型农村社区,全部按照城市社区建设理念来规划,实行“六通六有两处理”。“六通”是通路、自来水、电、天然气、有线电视和宽带,“六有”是有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连锁超市、文化活动室、公共活动场所和幼儿园,“两处理”是垃圾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新型农村社区全部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
孟州市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根据全市村庄分布状况,结合自然风貌、产业布局、历史文化等实际,高标准规划了长店中心社区、祥和新村等6个新型农村社区,总投资40亿元,建成后可安排3.8万人入住,可节约土地5160亩。其中,滨河新村占地160亩,建筑面积42.6万平方米,计划投资6.3亿元,可整合5个村庄,集聚5300多人。
沁阳市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实行“四个一”制度:一个社区一名县级领导挂牌分包,组建一个项目组全程跟进,一套工作台账一管到底,一套考核标准奖罚到位。目前,该市已启动袁屯、和谐家园、田园新城等15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面积95.6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9.6亿元,已完成投资9.37亿元。
温县前后上作新型农村社区,位于县城东北部,占地860亩,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投资20亿元,整体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可容纳2万人居住。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48栋6-20层社区住宅楼、中小学、社区服务中心、健身活动广场、商贸中心等。该社区突出“阳光、开放、亲水”三大主题,着力打造生态宜居、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人文家园。目前,在建一期工程规划占地330亩,拟建23栋住宅楼、30栋公租房和廉租房、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等。该社区二期工程,将再开工53栋住宅楼,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道路、供排水、电力、燃气、文化娱乐设施、绿化等,吸引周边人口集聚。
在焦作城东,一个现代化的周庄新市镇正在建设中。修武县周庄乡新市镇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总投资100亿元,可集中安置该乡农民2.15万人,还可吸纳周边产业人群、其他乡镇农民及城镇人口向这里集中,使常住人口达到10万人。未来几年,这里将成为焦作的卫星城和城东商业居住副中心。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亮点纷呈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效果明显,是该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焦作市按照省里提出的“353611”(整合村庄不少于3个,集聚人口不少于5000人,节约土地不少于300亩,新建住宅6层以上,建设1个综合服务区,建立1套社区管理体系)的建设标准,最大限度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目前,全市已腾出土地6430.7亩。经测算,已规划的社区全部建成后,可节约土地8.83万亩,将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腾出空间。
中站区和顺社区按照焦作市西部工业产业集聚区整体规划,集中整合新庄村、王庄村和大家作村3个村,聚集人口6400人,节约土地1200亩。武陟西滑封新型社区依托西滑封村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原社区基础上进行规划,一期工程将合并东滑封、王顺2个村,工程占地500亩,计划建设15栋7层和5栋12层住宅楼,建成后可容纳1.5万人,节约土地1686亩。
焦作市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创新方式方法,多元化筹措,较好地破解了建设资金难题。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该市近两年争取省级新农村示范村专项引导资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7180万元。市财政预算安排专项引导资金5000万元,用于以奖代补。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每个县市预算安排专项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每个城区不少于500万元。去年,全市共整合部门项目资金1.2亿元,共吸纳社会各类资金21亿元,集中投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温县设立专项资金,建立联村帮建工作机制,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难题。岳村新型社区占地396亩,规划整合4个行政村,容纳村民3916户1.3万人左右。岳村党支部书记张俊良说:“如此大规模的社区建设,资金问题如何解决?县、乡拿一点,县直企事业单位结对帮一点,村里自筹一点,群众拿一点,这道难题就解决了。”记者了解到,温县为破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难题,县、乡两级财政设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引导资金,县里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各乡镇每年不少于30万元,对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及产业发展给予资金扶持,同时确定县财政局和发改委为整合涉农资金的主管部门,严把各个涉农资金项目的申报关和去向关,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在此基础上,温县开展了联村帮建活动,安排有经济实力的县直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或新农村示范村,帮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2010年以来共争取结对帮扶建设资金500余万元。
沁阳市采取向上争取、财政奖补、部门帮扶、市场运作、金融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群众自筹等办法,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该市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引导资金,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该市利用“指标漂移”、“占补平衡”政策,将乡村集约腾出的土地指标,置换到城市周边,利用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级差效益,将获得的土地纯收益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具有区位和交通优势、土地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地方,运用市场机制,采取土地指标换资金、收回旧宅基地变现、开发商留取一定商业门面房和出售一定商品房等措施,筹措新型农民社区建设资金。该市组建瑞源公司、丰庆村镇地产等投融资平台,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进行融资、投资。瑞源公司承担了和谐家园、水岸花园2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总投资7.4亿元,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整合周边11个村庄,可吸纳11342人入住,可节约土地3305.4亩。
农民搬进新社区后,去哪里干活,到哪里挣钱,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产业支撑、多元就业、保障农民利益,是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又一个突出特点。
沁阳市实行产业支撑、多元就业、多渠道增收等方略,实现了住在新社区,就业家门口,长远生计有保障。为确保每个社区形成一个产业支撑体系,确保每户有一人就业,该市加快了新能源、光电信息、现代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复合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十大产业体系发展的脚步,强力打造百亿产业集群和千亿产业集聚区,大力开发生产性服务业和社区服务工作岗位,大量吸收农村劳动力就地向二、三产业转移。袁屯中心社区、和谐家园、田园新城等新建社区,周边就有光电信息和动力电池等产业的支撑。该市王曲乡里村离市区不足1公里,周边是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全国知名的造纸机械配件产业园,集聚着网笼等百余家中小企业。该市规划建设丰庆新城(里村)新型农村社区,整合里村、古章等6个村,可容纳1.5万人,农民在不久之后就会实现“居住新社区,就业家门口”。山王庄中心社区,规划投资5.3亿元,整合8个村、1.2万人。该社区背靠煤炭物流园,可吸纳大量本地劳动力。
武陟县北郭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蔬菜、“四大怀药”和小杂果种植已经形成良好的产业。依托这一良好的产业,该乡规划建设余会社区和蔡庄社区。可整合5个村、安置4851人的余会社区依托西余会村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大力种植黄瓜、苦瓜等蔬菜,并带动周边农村发展日光温室,目前已经发展日光温室110座,蔬菜种植近1000亩。
温县马庄新型农村社区把土地流转、产业集聚发展,作为破解多元就业难的重点来抓。该村党支部书记马栓牢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要引导农民‘上楼’,而且最重要的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这样才能让农民住得起、留得住,真正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他告诉记者,马庄新型社区通过拆旧建新、综合利用废弃坑洼地和砖瓦窑等措施增加建设用地,规划合并3个行政村,建成后村民集中居住,整理出来的土地能复耕的复耕,不具备复耕条件的用做企业建设用地,可节约土地700余亩。如今,在马庄村星罗棋布地分布着20多家企业,村里以土地参股企业保证了集体土地收益得以持续,流转土地的村民不仅每年每亩可以得到近800元的补贴,而且可以到村办企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