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桂香
本报通讯员 李海军
2011年,一个刚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年轻教师一下子吸引了中站区众多教育同行的注意:她所作的《探索自然》一课在焦作市新课程展示评选活动中荣获优质课一等奖,《果实累累的季节》一课荣获中站区一等奖;她所撰写的论文《浅谈美术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荣获市级二等奖,《植物子粒拼图》教学案例荣获市级三等奖。她就是中站区府城中心学校教师慕文静。
2010年,慕文静被调到中站区府城中心学校,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她用自己特有的“三步情景”教学模式把数学课讲得有声有色。她先以小故事导入课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编一道和本节课知识点有关的数学题,达到练习和巩固的目的。
作为班主任,慕文静深知,教学是个良心活。学生王玉婷平时不爱说话,上课总是心不在焉,每次布置的作业基本没有按时按量完成过,每次考试也从来没有及格过。慕文静通过了解得知,王玉婷从小失去母爱,父亲精神失常,她一直由60多岁的奶奶照顾。对于出生在这样家庭的孩子,慕文静的心里多了几分惆怅和担心。在第一次月考过后,慕文静拿着王玉婷的卷纸,单独和这个可怜的孩子谈了一次话,给小玉婷讲了一些同样没有母爱的孩子是如何奋发向上而取得成功的事例,并在每天下午放学,特别嘱咐王玉婷要认真完成作业,第二天早上又第一个检查她的作业,并一一讲解作业里存在的问题。在第二次月考的时候,王玉婷的数学竟然考了86分。慕文静又在班会上特别表扬了成绩进步的王玉婷,大大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在今年的元旦联欢会上,王玉婷和几个同学表演了自编自演的《小魔术》,还送给慕文静一张自制的贺卡,上面画着一位老师与学生手拉着手,还写着这样一句话:“谢谢老师,我想跟老师好好学习,老师就像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