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在一片赞扬与争议声中落下帷幕。除了各项激烈的赛事,这届奥运会给人们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伦敦奥运会官员说,我们希望留下两份奥运遗产,一份是我们建造的永久性实体奥运场馆,另一项是隐形遗产,即可持续发展的赛会理念。
说到奥运场馆,我不得不佩服英国人的精打细算。此次奥运会,伦敦合理地将场馆分类为三种进行建造:永久型、临时型(又分为全拆和部分拆除)和借用型。永久型场馆如主体育场伦敦碗、自行车馆、游泳馆、奥运村住房等,在奥运会之后都会被保留下来,供人们以后继续使用。
主场馆“伦敦碗”特殊的可拆卸式结构,就像一个可以组装的模型玩具,未来可依照需求变换多种用途。“伦敦碗”中目前有8万个座位,奥运结束后,将拆除其中的5.5万个座位,留下2.5万个,继续用做体育场馆,对普通市民开放。游泳馆造型设计为一大片海浪,但考虑到座位不够,后来又给“海浪”安上一双“翅膀”,把座位从原来的2500个增加到1.75万个。奥运会结束后,3个大型游泳池将被分割成5个规模较小的泳池向公众开放。一双“翅膀”将拆除后再利用。各个场馆在建造时就尽量使用铆钉,而不是钢筋水泥,以方便场馆的拆卸回收。伦敦甚至还和下一届奥运会举办地——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系,询问他们是否需要这些拆除材料。
此外,这次建造的14个场馆中有8个是临时性的,如篮球馆,奥运之后随即拆除。借用型场馆如射箭馆借用罗兹板球场,射击馆与沙滩排球场分别借用了皇家炮兵营和皇家马场的领地,可谓既豪华高档又省钱省力,用完后再“完璧归赵”。借主们因为帮助办奥运同样引以为豪。
英国人一向实际,尤其是近几年遭受了金融危机,他们就变得“更会过日子了”。花在伦敦奥运会上的钱,超过一半不是用来建造场馆,而是用来改造奥林匹克公园所在的东伦敦地区的基础设施。据伦敦奥组委首席执行官介绍,当初兴建奥运场馆,把中心地定在斯特拉福德和周边这五个区,就是为了振兴东伦敦这片相对贫困的地方,他还透露过每1英镑的花费中,有75便士是用在东伦敦建设上的。
除奥运场馆外,奥运村那几千套住房,英国人也琢磨好了,不会让它们闲置。运动员村共有2818套公寓,改建工程的重点集中在如何适应家庭的需求,比如加建厨房等。完成改建后,1439套公寓将以商品房形式销售,另外的1379套就将作为“廉租房”以出租或是部分出售的方式提供给有确实需要的低收入家庭。 生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