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我省科学发展的创新之举,“新九论”连续刊发以来,特别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的莅焦调研讲话,使我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解更深刻了、认识更到位了、思维更开阔了、方向更明确了。结合温县实际,贯彻落实好卢展工在焦调研讲话精神,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就是要强化“四种认识”,做到“五个坚持”。
强化“四种认识”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战略决策。它抓住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点、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点、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群众期盼。当前农村有新房无新村的问题突出,农民攀比建房,路面七高八低,邻里纠纷不断;基础设施差,黑灯瞎火,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蚊蝇乱飞,刮风尘土飞扬,雨天满地泥浆。农民一辈子要盖几次房,花完了辛苦钱,折腾得受不了,没有什么幸福指数可言。农村如何才能改变脏乱差的现状,农民如何才能从不停的折腾中解脱出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现在的农民已不是传统的农民,鸡羊牛猪已在大部分农家大院消失,农民收入60%以上来自非农,县城住房60%以上都是农民购买的,市民式的生活方式已很普遍,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是大势所趋、群众期盼。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发展举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扩大投资,可扩大内需,可节约土地,可节约资源,可让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农业变产业,实现科学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民生工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政府要加大投入,社会要加大投入,农村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要同城市一样规划建设,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发生质的改变,农民的生存发展需求将得到比较好的体现,这是一项宏大的民生工程。
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政府主导。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党政工作的重要目标、重要任务,摆上重要位置,强力推进工作开展。主导政策制定,在明确发展目标、保障措施、工作规程、操作流程、职责分工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借鉴先进经验,研究出台更为具体、更为有效、更为便利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导规划编制,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加快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规划要经村民讨论同意,增强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发挥规划的先导和引领作用。主导公共服务,特别注重新型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整合各方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市场运作,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以良好的公共服务吸引群众进入新型农村社区。
坚持分类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对“城中村”、“城郊村”,结合县城建设,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精心谋划包装项目,加快实施城市改造,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充分发挥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龙头作用。对产业基础好的村,发挥产业优势,依托产业发展,充分调动村集体和群众的积极性,构建社区、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对乡镇所在的村,结合中心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吸引人口集聚,不断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对其他村,本着“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思路,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千方百计加快推进步伐。
坚持群众自愿。突出群众主体作用,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以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主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让群众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忠实支持者和推动者。搞好宣传发动,通过外出考察、媒体宣传、专题培训、调查问卷、大讨论等形式,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让群众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具体政策和方法步骤,帮助群众算好账、算透账、算清账,真正明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好处。保障群众利益,以增加农民财富积累和财产性收入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考虑群众利益,特别是在土地征用、社会保障等问题上,既考虑长远利益,又维护现实利益,真正让群众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受益者。注重典型示范,将10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作为典型培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重点扶持,重点推进,让群众实实在在看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来的变化和好处,增强群众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坚持集约节约。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资源集约、土地节约相结合,减少浪费,提高效益,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在资源集约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对社区布点、产业布局、功能配置、资源利用等进行科学论证和规划,统筹协调推进,促进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功能集合构建、资源集约利用。严格规划和土地控制,凡是纳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村,禁止批划宅基地和新建、扩建房屋。在土地节约上,强化土地管理,确保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做到能少用不多用,真正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腾出发展用地,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支撑。
坚持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产业是基础。有产业,农民就业才有保障,收入才有保障,才能“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真正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否则,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肯定是脆弱的,是不可持续的。坚持社区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将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产业规划联系起来,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百亿产业”打造、特色发展、专业生产、提高劳动者生存技能结合起来,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以生产方式转变带动生活方式转变,着力解决好“产业支撑、就业为本”这个核心问题,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相互依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新型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温县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