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事·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温县2012-10、11、12、15号国有
土地使用权拍卖出让公告
一以贯之 重在持续
家门口的“乡村都市”
牛国栋:干工作要有股子“牛劲”
关于组织开展全民消防安全知识网络大赛的公告
招 聘
拍卖公告
公 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8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以贯之 重在持续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上接一版)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为我们应对多重困境、正确认识发展难题、抉择发展途径提供了一把金钥匙。坚持“四个重在”,核心是“重在持续”,持续是提升的持续、统筹的持续、为民的持续。

  “重在持续”,就是要持续已有的正确有效的发展思路、举措和政策,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把更多的着力点、注意力用到做上,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务求做得更深入一些、更扎实一些。

  (五)发展战略,在探索中持续。

  改革开放30多年,历届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了亿万人民的福祉,立足时代要求,着眼具体省情,在发展上进行了持续的、不懈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农业大省如何在全国大发展的格局下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河南提出“围绕‘农’字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

  经济大省如何协调两大产业发展的关系,河南提出“工业、农业两篇文章一起做”;

  如何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河南提出“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

  如何找到实现全面小康的基本途径,河南提出以工业化为主导加快推进“三化”进程;

  ……

  每一个发展战略的探索,出发点都是破解河南加快发展的现实难题;每一次发展创新的背后,针对的都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经济欠发达省份的现实困惑;每一项重大成就的取得,无不是对“三农”问题、经济不发达问题、城乡二元矛盾突出问题的新突破、新进展、新跨越。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在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战略基础上,省委适时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并在短时间内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更是蕴含着持续的特质。

  (六)发展实践,在提升中持续。

  以持续为理念,河南不断深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着力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有了今天中原农民“家门口的城镇化”;

  以持续为理念,河南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强力铸就经济发展的“钢筋铁骨”,有了今天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精彩蝶变;

  以持续为理念,河南始终把农业和粮食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出“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有了今天我们为之欣慰的夏粮生产“十连增”。

  从“天下粮仓”到“国人厨房”,从文化大省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从“十八罗汉闹中原”到180个产业集聚区兴中原……河南展现给全国人民的“亮点”,无一不彰显出持续的魅力。

  (七)发展成效,在转变中持续。

  坚持以“四个重在”为实践要领,河南发展趋势、态势和气势越来越好,战略定位越来越清晰、发展战略越来越清晰、发展路子越来越清晰、转变方式越来越清晰、务实发展越来越清晰。

  持续以往好的思路、好的经验、好的做法,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为新起点,河南选择走“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成效初显:

  近40个国家部委与我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原经济区建设助力更多;

  47个重大项目上半年内顺利通过国家审批落户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潜力更大;

  2300多个新型农村社区相继开工,中原经济区建设活力更足;

  ……

  持续引领发展,发展气势磅礴。

  (八)持续,是河南发展的鲜明底色。

  今日之河南,“持续”已成为各大媒体出现最为频繁的关键热词之一。从“重在持续”到“持续求进”,从“持续探索”到“持续‘三势’”,从“难在持续”到“为在持续”……反映出河南对发展之路的清醒认识和对“持续”理念的深刻理解。

  持续的精神,扎根于中原大地,发轫于“子子孙孙挖山不止”的愚公精神,发扬于“誓把山河重安排”的红旗渠精神,升华于“为群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精神,贯穿于新时期河南人的“三平”精神。

  持续,更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应有之义。做到“两不牺牲”,持续是应尽之责;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持续是应走之路;坚持新兴工业化的主导地位,持续是应势之举;进一步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持续是应务之本。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宏伟长卷上,持续,是最基本的色调。

  (九)持续,是河南发展的深刻内涵。

  发展实践气势如虹,正在持续;发展成果振奋人心,好在持续;发展之路深入推进,难在持续;协调发展求实求效,为在持续。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全省上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在为持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十)持续,是党性人品的最好检验。

  持续显品格。工作中思路太多是不成熟的表现,思路多变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朝令夕改让基层无所适从,“一朝天子一朝臣”无法开创新的局面。一个领导干部,价值观、政绩观是否端正,要在持续中看。

  持续出境界。工作中应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应始终保持勇于担当、敢于牺牲、自觉奉献的高尚境界。一个领导干部,地位观、利益观是否端正,要在持续中看。

  持续见精神。“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准的工作目标,就要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始终保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一个领导干部,人生观、事业观是否端正,要在持续中看。

  持续看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就是一场接力赛,每个人都是接棒手,只有齐心协力接下去,锲而不舍跑下去,脚踏实地做下去,才能成功。一个领导干部,发展观、实践观是否端正,要在持续中看。

  持续中看,高下立判!

  (十一)为在持续,科学思路不动摇。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一城一池之功,必须认准目标不停顿,千难万险不回头。

  “大呼隆”、“一阵风”,似乎是工作方法问题,实则是认识不清晰、意志不坚定、态度不端正。历史上,河南乃至全国都深受其害。

  坚持既定的科学思路,需要广大干部头脑清醒去理解,认认真真去落实,持之以恒做下去,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既不能“一哄而上”,也不能“一哄而下”。

  (十二)为在持续,遵循规律不折腾。

  世间万物,循律而动。

  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路子怎么走,步子迈多大,速度该多快,都要遵循客观规律。

  “拍脑袋”、“瞎指挥”,似乎是工作作风问题,实则是不实事求是,凭主观看问题、靠经验作决策、想当然办事情,主观主义作怪。现实中,我们曾因此吃过苦头、栽过跟头。

  遵循规律,就要立足长远看眼前、立足全局看局部、立足目标看过程,把握大势、顺应趋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不要越位错位胡乱作为,又不能失位缺位无所作为,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因势利导解决难题,运用规律推动发展。

  (十三)为在持续,为民惠民不懈怠。

  天下之大,民生为最。

  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关系的是亿万人民的福祉。

  “踢皮球”、“做泥鳅”,似乎是工作态度问题,实则是服务意识淡薄、群众意识淡漠、宗旨意识淡化,没有真正把百姓民生挂在心上。

  为民惠民,是每个干部的终生事业,是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和意义所在。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始终把群众需求当成第一信号,知群众之安危、晓百姓之冷暖、谋民生之利益、解民生之忧患。

  (十四)为在持续,开拓创新不放松。

  尊新必兴,守旧必衰。

  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照抄照搬不是持续,墨守成规不是持续,踏步不前不是持续,推陈出新才能持续。

  “抱残守缺”、“因循守旧”,似乎是工作理念的问题,实则是不敢超越过去、不能突破自我、不愿解放思想。

  走好这条路子,没有成功的经验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遵循。面对新情况、新矛盾,要学习新本领、新技能,用新思维开创新思路,新举措解决新问题,为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十五)为在持续,关键在做。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何惧万千难。

  以清醒求持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时刻对困难和问题保持清醒认识,始终保持抢抓机遇的紧迫感、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化解风险抢先机,破解难题求发展。

  以转变求持续。变则通途,通则持久。勇于改变落后僵化的思维模式,敢于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观念障碍,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群众接受的程度,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以务实求持续。认准了就干,干就一定干成。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务实发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提升,在贯彻落实中闯出路子、收获经验、赢得发展。

  以运作求持续。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中原经济区建设千头万绪,“三化”协调任务繁重,要把众多的规划和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就要科学运作、有效运作,方方面面齐调动,统筹协调促发展。

  (十六)天地之功不可仓促,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持续之中有大道,

  持续之中见真功;

  持续之中显本色,

  持续之中成伟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