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市人民法院了解到,该院采取“一书两会”(“法庭白皮书”、矛盾调解经验交流会、矛盾化解现场会)工作机制,不断延伸基层法庭职能,有效促进了辖区内的社会稳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法庭白皮书延伸司法职能
姚占青,西万镇邘邰村的专职民调员。每周二,他都要到西万法庭值班,专门调解邘邰村的民事案件。
邘邰村是一个人口约一万人的大村。仅今年第一季度,就有13起民事纠纷闹到法庭。
西万法庭将该村案件的类型和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后,制成“法庭白皮书”,通报给了西万镇政府。西万镇党委听取了法庭的建议,让姚占青每周二到法庭上班,协助处理邘邰村民事案件。
“我在法庭参与案件调解的过程中,向法院的干警学到了不少相关的法律知识及调解技巧,调解水平也大有提高。”姚占青说。
4月份至8月份,邘邰村新发现的矛盾纠纷被姚占青一一化解,没有一起民事纠纷闹上法庭,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
“对案件进行细心梳理,往往能够了解矛盾,主要发生在何处,也能发现社会管理的重点,可提前预防矛盾的发生。”市法院院长秦树星说。
为在全市全面形成社会矛盾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市法院各个法庭每季度对辖区乡(镇)、村(街)、重点企业所发生的案件进行统计汇总,然后以“法庭白皮书”的形式,向辖区党委、政府、村(街)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进行书面通报并发出司法建议。元月份以来,辖区的4个法庭共向全市13个乡镇发出司法建议14次,通报存在的问题17个。
经验交流会提高民调员技能
日前,山王庄镇张坡村村长赵国遇到了一件难事,他们村的王晓明(化名)和张玉冬(化名)因为人身损害赔偿问题闹个不休。
王晓明在为张玉冬修车时,突然发生了爆炸,王晓明被炸伤。王晓明认为他属于无偿帮工,张玉冬应赔偿其全部损失。张玉冬则以承揽修车为由拒绝赔偿。
赵国进行了多次调解,但矛盾双方各执 一词,互不让步,眼看着就要闹上法庭。
8月6日,在西万法庭组织的矛盾调解经验座谈会上,赵国组织村民进行听证,让当事人陈述理由,出示证据,然后由广大村民共同评判是非。面对朝夕相处的村民,王晓明不再坚持是义务帮工,而张玉冬也答应赔偿。
“一些村庄的村干部和民调员积累了很多调解经验和方法,而一些村庄的村干部和民调员却缺乏调解技巧。于是,我们便定期组织各村村干部、民调员碰面交流调解经验,共同提高。”市法院副院长邓秋霞说。
元月份以来,该院共组织经验交流会9次,300余名调解员得到培训,业务能力显著提升。
矛盾化解现场会化解纠纷
在沁阳法院采访时笔者还了解到,针对发案较多、涉诉信访量大的村(街),该院定期举行矛盾化解现场会,以接访的形式现场解决问题。
在一次接访中,西万法庭庭长张敏洁遇到了前来反映问题的上访户纪某。张敏洁了解到,纪某与其邻居关系不和,她多次越级上访反映问题,但始终未得到解决。
对此,张敏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找出双方发生纠纷的症结,并为党委、政府提出操作性强的建议,使纪某的问题得到解决。
年初以来,市法院积极向辖区党委汇报,实行定期驻乡(镇)、入村(街)工作制度,选派法庭业务骨干与乡(镇)综治干部、村(街)民调干部、人民陪审员在乡(镇)机关深入村(街)联合接访,现场解决问题。截至目前,该院已联合接访30余次,有效解决纠纷47件,组织矛盾化解现场会15次,巡回开庭100余起,辖区各类矛盾纠纷发生率与往年同比下降了30%。
通讯员 常明军 张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