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走进位置相对偏远的马村区九里山小学,触目所及的是整洁的教学楼和宽敞的运动场地,师生们在这里快乐地学习、生活……这是该区近年来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个缩影。
抓基础,促进办学条件均衡。该区针对辖区中小学校布点多、规模小、资源不均衡的现状,制订了《马村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2011~2015年)》,对中小学校布局逐步进行整合。届时,全区中小学校将由29所减少到22所。同时,该区集中力量加快薄弱学校改造进程,充分发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与薄弱学校整合、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薄弱学校的改造。截至目前,该区已完成六中实验楼、三十中办公楼等50余个项目共6.2万平方米校舍的抗震加固任务;完成了九中多功能教室、教学楼项目和待王学校三格式厕所等10余个新建项目,新建任务累计竣工1.5万平方米。
抓核心,促进师资力量均衡。该区依法履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加强辖区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保质保量地为所有中小学配齐合格教师,在核定教师编制时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同时,该区建立了“送教下乡”、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等制度,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切实解决农村教师不足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该区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期分批对农村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抓关键,促进生源质量均衡。该区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并加大依法治教力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之风蔓延的势头。同时,该区严格实行划片招生政策,按照学生户籍所在地与家长户籍一致、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规定,凭户口到所在的片内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对一年级、初一新生全部实行免试入学,并严格学籍管理制度,严把学生流动关,防止城乡之间学生的无序流动而造成生源质量不均衡。在此基础上,该区对所有中小学校一律实行均衡编班,均衡配备教师等资源,控制好班额,保障每一个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谭丽娟 王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