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上海8月16日电(记者仇逸) “当时我们边哭边骂人,是医生耐心安慰、细致操作,把我们家长从崩溃、质疑中解脱出来。手术很成功,给了我女儿第二次生命。15日她就满半岁了,非常健康。”南京患儿小雪银出生50天时在上海儿童医院接受了第三次心脏手术,她的母亲袁定把这段经历发表在好大夫网站。她对记者说:“细节决定了就医感受,更建立了我们对医生的信赖。”
关爱患者,从细节做起。今年是上海卫生系统的“改善服务年”,全市要求各级各类医院对照医疗服务的薄弱环节,对照患者反映集中的问题,发动全体医务人员讨论、换位思考。每一家医疗单位都推出十项细节改进服务举措,并在门诊大厅、住院部等处醒目位置张贴公示,征求病人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迄今为止,上海各级医院已经推出近5000条方便患者就医的举措,各区县都将改善服务作为“医改责任状”的重要条款。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表示:“改善服务是医改的重要部分,更是老百姓感受医改的直接窗口。我们要用服务质量来赢得患者的满意和尊重,减少医患矛盾,而提升服务质量就落实在一个个细节中、一句句医嘱中。”
近5000条举措涉及就诊流程再造、人性化关怀、精细化管理等方方面面。针对患者彻夜排队挂专家号、外地患者挂号尤难的现状,长海医院在全国医院中率先推出了“人工24小时挂号窗口”,每天16点30分至24点预约第二天门诊号,0点到早上7点可以直接挂号,并设立了“异地患者就医咨询专席”,推荐合适的专家,为有需要的患者开辟绿色通道。“过去黄牛名片满天飞,现在都不见了。”门诊护士长陈珏告诉记者,“病人都说这样看病心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