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谷九江)“现在俺家门口这一条小街干净多了,垃圾每天都有人打扫和清理,真是不错……”近日,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就城区背街小巷卫生保洁情况进行走访时,群众如是评价。这一变化得益于市政协关于改善城区背街小巷卫生环境的6件提案的有效落实。
2011年,我市对城区卫生体制进行了改革,由城管局负责市区主要道路环卫工作,各办事处负责辖区背街小巷的环卫工作。改制改善了市区主要街道卫生环境,但是,由于办事处受人员力量、环卫设施等条件制约,背街小巷环卫保洁缺乏统一规范的运行机制,大部分采取松散性管理,交由辖区村街和社区负责,平时主要是以垃圾清理为主,两到三天才清扫一次,部分偏僻路段甚至靠突击,路面“脏、乱、差”,卫生死角依旧存在。
在今年年初市政协全会召开之前的“委员大走访”活动,张路平、李小党等委员在走访中了解到,城区背街小巷的卫生环境已成为市民反映的热点问题。为此,他们通过与群众座谈,综合多方意见,撰写了关于优化城区背街小巷卫生环境的6件提案,建议建立健全背街小巷环境卫生长效保障机制,充实环卫人员,坚持因街制宜,合理安排清扫力量,逐步解决卫生死角,进一步完善垃圾中转站等环卫硬件设施,严格卫生巡查制度,确保日常保洁到位。
市政府积极采纳委员建议,决定对城区环卫体制进行二次改革。此次改革将办事处管理的环卫工人由城管部门全部收回,背街小巷、居民楼院统一由城管部门负责,实行垃圾清扫、清运、处理“一条龙”管理,确保了环卫清扫无死角、无盲区和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