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体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王全安:《白鹿原》是中国电影界20年的心结
娄烨新作《浮城谜事》10月公映
将儿童戏剧教育纳入国民基础教育体系
我国在册集邮协会会员近230万
张国立王姬《瞧这两家子》首扮夫妻
国内首家数独运动协会成立
文物部门建议原址保护
中国钢琴家郎朗
获德国联邦十字勋章
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央视今晚开播
三十名少年赴西班牙留学三年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8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全安:《白鹿原》是中国电影界20年的心结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王全安      (本报资料图片)
  《白鹿原》剧照。                  (新华社发)
 
   

  电影《白鹿原》将于9月13日全国公映。从原著小说诞生时起,就注定了这部电影的“不平凡”——筹备9年、拍摄9年,柏林影展获奖,确定全国公映时间,公映片长从5小时缩减近一半……无怪乎导演王全安在第十一届长春电影节上坦言:《白鹿原》是20年来中国电影界的一大心结。

  完成便是“最大欣慰”

  作为第十一届长春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王全安对这特殊的荣誉感到珍惜。他与其他评委在对影片的评选上可谓一丝不苟,甚至时常争论不休。

  追求完美,是王全安的一贯风格,对《白鹿原》的拍摄也是如此。这部改编自著名作家陈忠实1992年的代表作、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的电影,总投资超过1亿元人民币,从筹拍到最终完成,共花了9年时间,仅外景地的拍摄就辗转海拉尔、山西、陕西等地,演员也是跟着导演转场数次,其间投入的心血可想而知。

  电影《白鹿原》的问世,也是几经波折。其间,剧本几经修改,导演几易其人……王全安坦言,这是一部“很难的电影”。

  “《白鹿原》是一部史诗。这些年来,总有人想碰却碰不到或碰不准,其原因就是表达上很难。它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界的一大心结。”王全安说。

  “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已经把它做出来了,虽然克服了很多困难,也经历过失败。从电影环境来讲,从不让拍到成型,意味着我们对文化尊重的胜利;从电影本身来讲,克服改编技巧与操作的难度,寻求电影在文化与商业上的平衡,也是胜利。”

  期待《白鹿原》实现文化与商业价值的双赢

  面对9月档期,将有一批好莱坞大片以井喷之势登陆院线,这对于文化色彩相对浓重的《白鹿原》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因此,一些人对其票房表示了担忧。

  对此,王全安表示:“拍电影对我来说,乐趣最重要。赚钱这个事,我倒不着急。”

  但他也由衷地希望有更多观众来欣赏这部“老王费劲拍的电影”。“那是我们父辈所经历的,我想大家看过电影后,会对当时所处的环境有更多的了解。”王全安说。

  身为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王全安希望中国电影的未来能寻求一种平衡。“我觉得,中国电影正经历商业大潮向电影产业的高速迈进,这对中国电影的繁荣有一定好处。但极度的商业化,必将与电影的文化品质相冲突。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能回到一种平衡的模式中。”

  中国电影应学会享受“与狼共舞”

  和所有中国导演一样,王全安希望中国电影能在国际影坛更好地展现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然而,近几年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汹汹来袭”,曾引来不少业界人士的担忧。王全安则认为,大家应少些“狼来了”的心态,更多享受“与狼共舞”。

  王全安说,无论好莱坞电影如何强势,中国电影始终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中国电影的“性格”。“我认为,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影是永远会存在的,好莱坞无论怎么拍,都无法取代。”

  “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这种‘性格’,不要迷失自己,反而要强调自己。因为文化产品里常常携带我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生活态度,这会对看电影的人产生影响。我们在强调文化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强调我们自己的价值。”

  王全安认为,“中国电影在面对这个开放格局时,最需要的是宽容地看待不同的东西,把这种对抗变成合作。最理想的状态是,我们利用好莱坞的先进技术,拍摄、演绎自己的故事。这样,中国电影才会真正走向世界。”  (新华社长春8月25日专电)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