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产经观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以高素质人才支撑经济转型
我市将举办三场大型招商活动
在集聚中提升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高素质人才支撑经济转型
—— 经济转型做示范系列评论之四
□许伟涛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引进一个高素质人才,带来一个高新技术产品 ,提升一个传统企业,抑或是崛起一个新兴产业。焦作的部分企业家和他们创造的发展奇迹,正是近年来我市不断突破传统发展模式,以高端人才引领,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抢占竞争制高点,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生动诠释。

  笔者先来讲一组“高素质人才”的故事。以此为例,证言非虚。

  其一,1999年4月,利用世行贷款、历经6年建设的武陟县红麻造纸厂建成时,先后投资3.35亿元,从美国、日本、德国等8个国家进口的先进设备,却出现了技术衔接难题。以致3年内3次试车均未成功,白白扔掉近亿元启动资金,还累计亏损4000多万元。为拯救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产品的红麻造纸厂,2002年7月,既精通造纸专业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专家型人才姜丰伟经国内选贤,受聘创立江河纸业。通过多次技术改造,江河纸业不仅使设备有效整合,盘活了死滞资产,还使纸机达到国内造纸机械行业的最高水平,产销率达到100%。

  其二,2006年,靠生产制动器起家的河南长江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凭着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敏感,引进石油机械高级工程师高智,并以124万元的价格,买下了其研发的长冲程节能抽油机这一专利技术。结果是:长江石油不仅用一人舞起行业龙头,全面进军国内采油市场,该产品还以综合节能率35%~40%,平均增产原油10%~15%,有望取代沿用百年有余的游梁式抽油机,改写世界抽油机百年使用史。

  其三,长期执著于技术创新的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凭借优势厚积薄发,力邀毕业于厦门大学电化学系、在深圳从事锂电池研发和生产的杜洪彦博士,组建锂电专家团队,进军动力锂电池这一新能源产业。由此,多氟多以六氟磷酸锂为突破口,以锂电为导向,以锂电材料为重点,通过打造锂电完整产业链,可在焦作形成锂电池工业园,最终使锂电池这一新能源产业的生产规模达到10亿安时,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20亿元。

  如此三家企业的华丽转身,带给我们如是启示:产业的层次取决于人才的层次,高端产业必须依靠高素质人才支撑,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企业竞争之本、转型之要、跨越之基。诸多实践证明,好企业皆专注于科技创新。因为只有技术创新才能研发出高附加值产品,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占有比较优势。而技术创新靠什么?靠人才。

  在此,可借用贺岁片《天下无贼》中黎叔的那句名言:“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无疑,一个高素质领军人才,可以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可以托起一个大产业,开辟一片新天地,他们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继而言之,以高素质人才支撑,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催生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实现“三高联动”,也必将成为我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

  毋庸讳言,焦作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离不开人才资源这一经济转型的智力支撑。然而,由于历史地理位置优势不明显、研发配套不健全等诸多因素,我市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高层次经济转型人才匮乏是焦作经济转型重要瓶颈之一,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截至2011年,全市企业研发中心R&D(研究与开发)人员9884人,较2010年减少2022人,减少16.99%。特别是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博士和硕士毕业的人数只占0.9%。

  青山无主客,白露鉴才贤。但凡企业经营者,都懂得人才、智力资本、自有技术的重要性,但如何将所引进的人才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将其智力资本真正变成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实现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自视知不足,出路到灯前。如何才能会聚高素质人才、最大限度开发人才资源呢?笔者以为,根据自身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环境等因素,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积极引进经济转型人才,并对引进的人才在工作场所、生活条件、创业启动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让高层次人才引进来、留得下、能用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科技人才的作用,当属首要之方。

  此外,企业还应在做好高素质人才引进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激励保障、配置流动等政策体系,加快培养企业自有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充分利用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与研究方向对应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创新团队沟通联系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借智强身、借骨长肉、借力转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