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青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创业大赛中走出的年轻追梦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业大赛中走出的年轻追梦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离不开设计、绘图。
  坯胎被制成后,还要一层层进行“削”薄。
  对“焦作市青年创业先锋大赛”银奖奖杯,司福源很珍惜,他说这是他的动力,一有空便拿出来擦拭。
  修坯是件费时的事,马虎不得。
  这双手诠释了对“泥巴”的热爱。
  一件造型生动的坯胎在多次修复下才能制成。
  福盛坊绞胎瓷展厅内,司福源在整理展台上的绞胎瓷。
  生产厂房内,23岁的姬萧萧(右)正在制饼、擀皮。
 
   

  精美的绞胎瓷作品。

  本报记者 赵林峰 摄影报道

  钧瓷、汝瓷……这些家喻户晓的名瓷阐释了中华的千年文化,而以我市当阳裕作为发源地的绞胎瓷,也被称为中国一大历史名瓷。绞胎瓷出现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在靖康之变后失传。在沉睡了多年后,正在被一些学者、专家默默发掘与研究着。作为“80后”的司福源放弃了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走上了对绞胎瓷的研发、产销之路。

  绞胎瓷亦称搅胎瓷、透花瓷,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泥相间摆放和糅合,经拉坯成型,上釉烧制的陶瓷制品。绞胎瓷各种纹理由胎而生,最大的特点是其纹理表里如一、内外相通、一胎一面、不可复制,有“瓷君子”之称,每一件产品都有其不同的纹理特色,以独特的纹理结构和色彩变化在陶瓷产品中独树一帜。

  正是因为痴迷绞胎瓷独特的艺术价值,司福源放弃了当初经营红火的“四大怀药”特产店,全心投入到绞胎瓷的研发制作中。最初,他的这种做法遭到了家人及朋友的不理解——为何放弃店面每年固定的收入而投入到见不到前景的事业中来。

  面对来自生活和资金的巨大压力,司福源默默地承受着,并坚信这一艺术产业的价值。改行创业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过程是艰辛的,从对绞胎瓷烧制方法的学习研究,到市场的需求考察,江西景德镇、山东淄博、河南禹州、河北易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经过几年的潜心研制,他在绞胎瓷的制作及销售上取得了一些成绩,2010年,司福源在团市委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焦作市青年创业先锋大赛”获得银奖后,更是坚定了他在绞胎瓷上的发展方向。

  “作为绞胎瓷的发源地,我想自己有这个责任将它发扬光大,就像焦作旅游经济一样,将绞胎瓷推广出去。”坐在福盛坊绞胎瓷展厅内,司福源边整理展台上的绞胎瓷边说。时不时的会用嘴吹吹瓷器表面的灰尘,那一丝不苟的神态让人感觉到他对绞胎瓷的珍爱。不大面积的展厅内,博古架与瓷器摆放的相得益彰,一派文人艺术气息,他说这个展厅是他最常来的地方,见到这些艺术品,之前的辛苦劳累便会烟消云散。

  为了解这失传多年的制作工艺,记者随司福源来到了绞胎瓷生产厂房。练泥、制饼、拉坯……不大的厂房内,一道道工序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工艺匠人中也不乏一些青年之秀。23岁的姬萧萧刚来这里不久,记者见到她时,正在师傅们的指导下学习制饼,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的她在大学里学的陶瓷设计,正是对中国陶瓷艺术的热爱让她开始学习绞胎瓷的制作工艺,在景德镇没有听过绞胎瓷的姬萧萧得知焦作是绞胎瓷的发源地,更是一心想学好这门技术,希望绞胎瓷能走出焦作,像四大名瓷一样为世人知晓。

  “在未来几年把绞胎瓷发展成为咱们焦作的名片,形成产业链,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谈到梦想时,司福源说。在与他的谈话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了这位“80后”创业青年特有的气质,朴实、执著、坚定……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