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市政府召开第七十三次常务会议
解放:“四区”联建工程助经济快速提升
我市系列文化活动昨晚拉开帷幕
图片新闻
马村:专业合作社让农民搭上“致富动车”
图片新闻
温县国家级精品怀山药种植
标准化示范区顺利通过验收
我市首例投资公司非法
吸收公众存款案一审宣判
孟州13万农民告别苦咸水
今晚播出《“十八谈”映象版·济源篇》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8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村:专业合作社让农民搭上“致富动车”

作者:付凯明 通讯员孙永伟、康康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讯(记者付凯明 通讯员孙永伟、康康)“自从搭上了农民合作社这趟‘致富动车’,俺们致富可有奔头了!如今饲养的80头猪和40多只羊,不仅把外债还了,每年还能净赚3万多元!”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崔广献难抑心中的喜悦,激动地向记者讲述他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后带来的实惠。

  如今在马村区,像崔广献这样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支“致富动车”发家致富的农民已有5200多户,年增加农民收入700余万元。

  马村区是一个城郊型农业大区,农业人口7万多人,占全区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该区经济发展全局。为此,马村区确立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为抓手,打造农业发展“联合舰队”的总体工作思路。6年来,该区坚持“到位”而不“越位”的指导方针,积极通过法律、政策服务,施加推动力,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力,大力宣传引导,鼓励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从而让农民专业合作社这趟“致富动车”搭载的致富百姓更多、致富速度更快。

  在服务措施上,该区更是下大工夫,重点扶持有制度、有规模、有效益、有场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标准认定以及市场营销和农业技术推广等。另一方面,该区积极引导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构筑优势主导产业、推广新技术、优化生产方式,扶持有条件的合作社申报国家、省、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标准化生产园区,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真正做到让合作社安心、让农民放心。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广大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的一项重要探索和伟大创造。这种形式促进了农户间的联合与合作,已经成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突出亮点。

  据悉,该区各类合作社的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主要表现为传统的种植、饲养等“生产型”合作社,向农机服务、植保服务、销售服务等“服务型”合作社拓展,并呈现出了“社社联合”的发展态势。农民专业合作社上联政府、下联农户、外联市场,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更破解了市场经济中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该区安阳城街道办事处南岗村农民核桃合作社成立后,聘请中国林科院的专家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并打破了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状况,实行统一生产、统一指导、统一销售、统一核算,使核桃种植的亩均收益达到1500元,比过去增加了近10倍。

  该村农户赵世平乐呵呵地告诉笔者:“加入合作社以后,俺们农民兄弟团儿抱得更紧了,组团卖核桃闯出了大市场。”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杠杆”和抓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凡是结构调整成功的地方,往往都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穿针引线”。

  该区双盈农牧合作社共占地800余亩,辐射一县四区,涉及农户500余户2000余口人,含饲养、水产、屠宰、种植、生资供应、农产品销售等六个行业,极大地提高了联合社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据该合作社董事长王长松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在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合模式,合作社上联公司下带农户,既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基地,也为农产品找到了出路,为农民致富找到了门路。

  据了解,凡加入双盈合作社的社员,统一购进饲料、原料大宗集体采购,每包以低于市场价10元至15元供应给社员,年终厂家销量将按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返利,每包约2元至5元,仅此一项,社员每饲养一头猪就直接受益20元左右,真正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的双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