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云蒸霞蔚
胜景共赏
图片新闻
2012中国·孟州韩愈
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焦作工业持续转型升级
博爱启动新一轮竹林保护工程
我市评选首届“投资
焦作十大风云人物”
三化协调求发展
政通人和兴中原
本社合资汽车品牌
大型赏车团购会落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9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护竹林生态 再现竹乡风韵
博爱启动新一轮竹林保护工程

作者:陈作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讯(记者陈作华)启动竹乡水系改造工程,加大竹林改造复壮力度,编制竹林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推行竹林立体种植养殖……近期,博爱县着力实施新一轮竹林生态保护工程。

  “家家门前水,户户竹为林”,博爱县曾以苍翠、茂密的竹林而拥有“太行山下小江南”的美称。国家林业局国际竹藤中心专家对博爱竹林给予“四个最”的评价,即北半球纬度最高、面积最大、历史最久、品种最多的规模化、产业化竹林。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博爱竹林出现了长势衰退、产量降低、面积减少等逆向演替现象,许多竹林杂草丛生、渐趋荒芜,一些竹林甚至变成树林,全县竹林面积由1.7万多亩减少到1.2万余亩,且成园竹林不足3000亩,昔日“竹坞覃怀胜,风景似江南”的筠影竹韵渐渐失去风采。

  “博爱竹林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今,我们要站在三化协调的高度,充分认识它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绝不能让这张‘怀川名片’黯然失色。”博爱县委书记葛探宇对竹林保护工作高度重视。

  2009年,该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竹林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以稳定竹林面积和提升竹林质量为目标、实施竹林由经济林向生态经济林转变的思路,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凡在丹河灌区的竹林一律免费浇水,竹区打井补助5000元,成园竹林每亩每年补助100元,对荒园竹林进行改造复壮的每亩发放1000元至4000元政府贴息贷款。两年来,该县已发放竹林成园补助、打井补助、利息补贴等60余万元。

  与此同时,该县林业局在许良、月山、磨头等乡镇建立竹林固定式喷灌、带式喷灌和综合管理示范园340亩,派出技术人员对示范园进行化学除草、配方施肥、适时喷灌等技术指导。集约化管理措施效果明显,各示范园竹林茂密,出笋率和成竹率大大高于其他竹林,呈现出良好的恢复态势,极大增强了竹区干部群众的种植管理信心。

  去年,该县委托国家林业局国际竹藤中心专家编制了《博爱县竹林资源保护利用总体规划》,评审会由中国竹产业协会秘书长主持,由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高级工程师等国家级专家组成,其评审阵容规格之高,在全国县级竹产业规划中前所未有。

  今年7月,葛探宇带领该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又深入竹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深入分析影响竹林生长的原因,探寻竹林保护发展的突破口。

  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缺乏是造成竹林生长衰败的主要原因。该县政府作出决策:启动竹乡水系改造工程,修复支渠,疏浚斗渠,打通毛渠,确保河灌竹区一年能浇六次水。丹东灌区管理局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中型灌渠改造的基础上,自8月起拉开了支渠工程改造的帷幕。而今,四条共计20公里长的支渠疏浚工程已完成大半。工程完成后,博爱八成以上的竹区可以得到地表水的充分灌溉。

  竹林经济效益差是制约竹林保护管理的瓶颈。该县林业局积极引导、扶持竹农发展竹林立体种植、养殖,不断提高竹林综合效益。近年来,许良镇许良村竹农利用荒芜竹林开辟竹苗绿化基地,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月山镇七方村竹农在竹林中散养鸡、鹅,生态饲养业已初具规模。

  8月15日,由县政府主办,县林业局、文化局承办的博爱县首届竹编大赛在城区繁华路段举办。弘扬传统竹编工艺,引导群众竹编消费,增加竹子市场价值,博爱县决策层对保护发展竹林特色产业的用心可见一斑。2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