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军
实习生 岳 静
这是一场转变教育思想、创新教学行为的思想盛宴。8月26日,在素有“中州颐和园”美誉的百泉风景区内,焦作一中分校首届教科研年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该校教职工欢聚一堂,共商学校发展大计。带着一股教研改革的新风,该校用研讨会的形式将“转变教育思想,创新教学行为”的理念深入人心。
当日上午,在景区内的报告厅,坐满了参加年会的教师,他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焦作一中分校校长王金战作的报告。四个半小时的演讲,没有低潮,没有疲倦,教师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养分。素有“高考战神”称号的王金战,在报告中旁征博引,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演绎出走上成功路的学子的背后故事,同时也传达了他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有担当,做有良心的教育者”成为他最响亮的口号。
2003年,时任人大附中老师的王金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所带的班有49人参加高考,其中有37人考入北大、清华,有10人被剑桥、牛津、耶鲁等世界一流名校录取。为此,王金战“高考战神”的名号不胫而走,他的“没有差生”、“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等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他的教育专著《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中国英才家庭造》、《学习哪有那么难》等书一直排在教育类畅销书的前列。他巡行全国各地作了几百场报告,他的精彩演讲令成千上万的家长、学生、教师为之感动、为之顿悟。
2012年6月6日,中国十大品牌教育机构宽高教育集团与焦作一中分校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王金战带着最新的教育理念以及在教育最前线摸爬滚打的30年实战经验,为焦作一中分校带来了改革的新风。
“教育是一门艺术,关键在于创新;教育是一门科学,关键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项事业,其真正的意义在于献身。”报告会上,王金战用一句话诠释了教育的真谛。
“学生是需要设计的。”王金战在谈到他成为“高考战神”时说,“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被雕琢的,只要是用心研究国家教育改革的老师,为孩子设计出属于他的成才之路,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可能走进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高考早已是立交桥了,再也不要以为只是死读书、裸考的独木桥。”针对高考,深谙高考大政方针的王金战认为,要想提高升学率,不是单纯地搞好学生的学习,提高成绩。作为教育工作者,不研究大政方针,不为学生寻找成才捷径,就不能称之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误并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王金战谈到对所谓“差生”的教育时说,“我们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们的优点,不断放大优点,不断鼓励他们。这样,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他们的缺点真的淹没在了巨大的优点之中了。”
报告会上,王金战以自己多年的教育历程给教师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育人课,从转变“条子班”学生家长们的育子观念入手,巧妙地与家长形成合力,到用鼓励的方法将“倒数第一”的调皮生送进北大;从把别人眼里的蛮横混混造就成才,到智斗“大力士”,实现从后进生到纪律委员的蜕变。王金战以独特的管理方法和人格魅力,造就了一个个教学的经典。
找思路、提措施,献计策、谋发展。与会人员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不少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建议。焦作一中分校副校长闫建国在参加该校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时说,这次年会非常有必要,为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鼓舞了士气,明确了方向。
“学校的声誉,家长的期望,学生的前途,王校长管理的第一届高考,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我们这一届身上。”该校高三年级长李爱红深感肩上担子不轻。不过,她充满信心地说,在王校长的带领下,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形成一个精诚团结、通力合作,知难而进、勇争一流的高水平团队,明年高考必定能取得喜人的成绩。
思想决定行动,态度决定一切。回顾以往焦作一中分校的发展历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王金战的带领下,焦作一中分校将再展腾飞的翅膀、再创新的辉煌,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北大、清华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