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言 通讯员崔红星)产业集聚布局,前提是保证耕地不减少;招商引进企业,前提是环保可持续。坚守底线不动摇,一以贯之抓下去,修武县绿色工业态势喜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猛,实现了台资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落户修武零的突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
在发展工业的道路上,修武走过弯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业和“五小”企业支撑了修武经济的发展。随着资源枯竭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五小”企业关停,县域经济陷入困境。痛定思痛,修武把可持续作为发展目标,坚持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探索绿色经济发展道路。
项目用地、工业用地,一切以保耕地为前提。科学的土地占补平衡,保证了多年来耕地不减少,为该县连年粮食高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招商引资时,环保是头道门槛。规模再大、利润再大的项目,只要有污染,坚决不上。一个投资20亿元的化工项目,因为不符合环保要求,修武毫不犹豫地否决了。通过最严格的项目预审制,该县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近年来否决的项目总投资有100亿元之多。
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三低一高”产业,在修武得到了长足发展。该县引进了台湾奇力新电子、吉成磁电等多个电子企业,科技含金量不断加大;积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振林磁业、环宇科技等企业先后成立了12个工程技术中心,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展开产学研活动。今年1~7月份,修武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801万元,超过全年市定目标581万元。
好产业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换来了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今年,修武的环境要素预支总量持续下降,为今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环境容量。如果通过排污权交易,这还将为修武换来更多的真金白银。
好生态、好环境为修武发展积聚了人气和后劲,也成为修武招商引资的品牌。台资企业来了,中国500强企业华芳集团来了,从多个小个头企业到超亿元的项目纷至沓来,修武工业个头逐渐壮大,实力不断增强。通过做大做强纺织、铝加工、装备制造、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培育电子加工等新兴战略性产业,截至今年7月底,该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3亿元,增长14.6%;利税达到6.6亿元,增长12.4%。
好服务、好效率催生了修武发展的加速度。总投资20亿元、年产50万锭的华芳修武有限公司一期工程从洽谈到项目投产仅用了短短1年时间,创造了“华芳速度”;总投资5亿元的鑫锐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亿克拉中粗、细颗粒金刚石项目仅用了80天,一期工程实现了试产成功,创造出“鑫锐速度”……2000年和2011年,修武产业集聚区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发展速度快产业集聚区。
绿色工业在青山绿水间崛起。今年,修武将建设工业项目23个,投资额达129亿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