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篱笆网上一个家长的求助帖引发热议。发帖内容如下:在夏令营活动中,一名小营员新买了一台iPad却不知如何装软件,向另一名12岁的同伴求助,同伴是个“苹果通”,答应并开价1000元,最终两个孩子成交。
给孩子补上“财商”一课
“希望家长对‘苹果通’孩子的行为不要一棍子‘打死’。”有家长认为,孩子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换取一定报酬,也未尝不可,至于开价偏高的问题,这就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
孩子向同伴“开价”,说明他头脑里有了赚钱的概念,并且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赚钱。股神巴菲特小时候也有类似经历,他出租了一台自己设计的游戏小机器给杂货店老板,顾客投币玩耍,巴菲特从中提取一定费用。久而久之,巴菲特对赚钱、经营等市场行为有了初步认识,从小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有的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观,比如教育孩子利用劳动换取零花钱,洗碗一次5元,拖地一次10元等,通过这样的“赚钱”机会,让孩子懂得金钱和财富的来之不易,从而合理分配零花钱的储存与支出等。
教育专家指出,如今很多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智商、情商等,其实还应该补上财商一课,让他们懂得,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或者知识赚钱,但同时也要考虑劳动本身的价值、开价合理性等问题,特别是孩子们之间的交易,“劳动所得”既要符合劳动的价值,又合乎对方的承受能力。
志愿者服务精神更重要
也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们之间的交易行为不该产生。夏令营中小伙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如果鼓励收费、有偿服务等,不利于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夏令营中,孩子有机会感受集体生活,必要时还能互帮互助。如果连这种小小帮助也要收费、付费,岂不有违夏令营活动所倡导的团队合作共赢理念?如果学生从小如此斤斤计较个人的“经济”利益,长大后岂会乐于在团队合作中倾心付出?!
当前,国内外很多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视志愿者服务精神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对孩子来说,更应该鼓励他们互帮互助,从中获得肯定与快乐。
诚然,学校不是象牙塔,家庭也并非真空,社会上的“付出获取回报”等市场交易规则难免会影响到孩子。无论对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如何帮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始终应该思索和应对的考题。 小 青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