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共青视点/职教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青联代表
到我市残奥举重冠军家中祝贺
团市委
为帮扶村贫困大学生送去慰问金
冯齐:
青年残奥健将
团孟州市委召开青年商会成立大会
暨第一次全体会员代表会议
志愿服务进社区
爱心奉献下基层
把青春留给大山
人社部计划每年培养培训
80万名急需紧缺人才
人口流入集中地区
有望增加高招名额
湖北查处一批骗取国家助学金案件
团务微博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9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青春留给大山
——记中站区龙翔街道周窑村“村官”冯永刚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原文钊

  2007年,大学毕业后的冯永刚来到中站区龙翔街道周窑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起初选择成为一名“村官”,那是因为冯永刚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

  从学校到农村的转变,艰难的适应几乎是每个大学生“村官”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慢慢适应山区农村生活的冯永刚开始尝试着跟村民接触交流,他主动和村民聊天,查看村民档案,记下了全村每一户的家庭情况和成员姓名,与村民拉家常、陪老人聊天解闷。

  在和村民打交道的过程中,难免会碰上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冯永刚逐渐也摸索出了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

  “村民间有矛盾时,把双方叫到一起,根据国家相关的法规,结合村里面的一些规定,加上一些民俗,大家以前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多年别的人没有发生纠纷,而你们两家发生纠纷,原因在哪儿,双方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谈,也许只是吃了一顿饭,喝了一杯酒,但大家的矛盾就化解了。”冯永刚说。

  为了帮助大家找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他走遍了村里的家家户户,沟沟坎坎,走访了200多户群众。经过深入走访,当他了解清楚周窑村有种植桃子、核桃等小杂果的传统,但经济效益低这一情况后,冯永刚立即利用自己所学,查阅资料,整理了周窑村小杂果发展计划书,并制订了一个“三步走”的发展规划,一是引进新品种,让新品种占领市场;二是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搞经营;三是建起农家乐,发展绿色生态游。

  在得到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后,冯永刚的信心就更足了。说干就干,他骑着车子一趟趟到区农技部门咨询,请到了市农业局小杂果专家进村辅导。经过他的努力,村民们的观念逐渐改变了,种植技术也提高了。如今,周窑村近两年引进的新品种就有十几个,加之是纯天然、无污染,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今年,有两家超市提前到村里下订单,许多村民不用出山果子就卖完了。

  “说实在的,看到村里这两年的变化,我也有很强的成就感。既然村民信任咱,咱就应该干出个样子来。下一步,周窑村还要发展山村休闲度假游,为游客提供吃、住、游、玩、购物一条龙服务,把生态旅游做大、做强,融入到中站区区政府提出的北部“后花园”建设中。”冯永刚说。

  冯永刚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到城市上学后,他发现农村和城市有很大的差异。“我小时候心里就有一个理想,如果能力达到的话,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像华西村村支书一样的人,能够带领大家致富一方。”冯永刚说。如今,周窑村已经引进各类杂果新品种十几个,年增收50多万元。

  冯永刚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展科技致富教育,组织村民观看各类农业技术普及片,和留守儿童结对子,和孩子一起快乐地成长。他把人生一段青春的记忆留在这片大山里,用真情和知识为村民铺筑了一条致富之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