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丰舒潍
昨日早上,市人民路北侧的一处人行道上,一位赤手清理绿化带内垃圾的环卫工人引起了路人注意。只见她蹲在绿化带旁,先拣出里面大块的石头,再用手把沙石从树枝下“扫”出来,清理过的绿化带干干净净,苗木丛中不仅没有塑料袋、卫生纸等垃圾,而且看不到烂树叶和小石子。
“绿化带里的沙子也得清理吗?”记者禁不住问道。
“是啊,人民路是精品路,卫生标准很高,都得打扫干净。”她看了记者一眼,手中的活儿却没停。她叫张玉珍,是解放区环卫处干了20多年清扫工作的“老环卫”。记者发现,她的手背和胳膊上被枝杈留下了一道道划痕,除了白色的,那些粉色的显然是被划破了。可张玉珍满不在乎地说:“这没啥,没那么娇气。”
20多年前,张玉珍与丈夫带着两岁的儿子从信阳老家逃荒来焦作。为了全家有饭吃,能吃苦受累的她选择了环卫清扫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慢慢地,她不仅爱上了这个工作,也爱上了焦作这个城市,并很快成为一个清扫小组组长,月工资也从最初的20元涨到960元。
从今年3月份我市创建精品路活动开展以来,张玉珍每天4时多就到路段上清扫,先把路上的垃圾打扫干净,再把绿化带清理一遍,最后进行不间断的路段保洁。昨日,由于近期人行道施工,绿化带里撒进了不少石子和沙子,直到10时多,额头、脸颊满是汗水的她还没有清理完绿化带。
看张玉珍那么辛苦,记者劝她把一些细小的沙土留在绿化带里,她却说:“市里创建精品路下了那么大工夫,现在又把人行道铺得这么好,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咱也得尽力把清扫工作干好,苦点、累点没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