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某本杂志上读到作家黄苗子写的《现代生活少情趣》一文,内心颇有同感。
作家写道:从前,人们出门坐远洋船,从上海到巴黎,沿途经过香港地区、越南西贡、新加坡和斯里兰卡,经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入地中海,再从马赛到巴黎,总共要三十多天时间。船上有闲,可怀念故乡、回忆亲友和儿时往事,写信或写文章。许多空日子任你安排,这也是人生一乐。现在,人们出门坐飞机,睡一夜便到了巴黎或伦敦。现代化生活缩短了人类的时光,压缩了人们的感情生活。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由江南来到河南生活,但隔几年便要回江南探亲一次。火车到了苏州,离我的家乡还有近七十公里。我每次总要选择坐轮船回震泽镇,好一路上重温水乡风光。
轮船从苏州门码头驶出,不多时,便远远望见了宝带桥。桥始建于唐代,千百年来虽屡毁屡修,现在仍横跨在澹台湖上。望着这座在心中久久期盼的长桥,我不由滚热的泪水夺眶而出,回忆的点点滴滴又涌上心头。宝带桥,我又回来了!1951年的10月,我就是从你身边驶过,奔向远方的。
从苏州到震泽镇,小小的客轮行驶在京杭大运河上。但见河中芦苇青青,白帆点点,渔歌悠扬,一座座纤桥连着渡口,凉亭,桑园,苗圃。岸上商铺林立,粉墙黛瓦的民居,小巷,河埠,拱桥,人家,组成了一幅幅出神入化的江南风景图。船过平望镇的莺脰湖,客轮便从大运河驶入内河,直抵震泽镇。三五小时的“船程”,耳听得满船皆是熟悉的吴侬软语乡音,有头箍青布巾的阿婆、阿嫂,有嘴叼烟斗的大叔,也有妙龄的水乡姑娘,叽嚷嬉笑间,隐约还有人在轻声哼着越剧“梁祝”…… 码头近了。船一靠岸,便有小贩手托着木盘上船,向旅客兜售当地的一些土特产,如平望镇的麦芽塌饼,震泽镇的卤汁黑豆腐干,而且这些土特产,大多物美价廉,很受旅客欢迎!
现在这些令人向往的情景,已随着城乡一体化,工业现代化,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的人们一出苏州火车站,大都拥向一辆辆长途公共汽车或出租车。客车驶向千篇一律的高速公路,在寂静的空间里飞奔,空乏无聊间,昏昏然不到半个小时,或顶多一个小时,便把人们送到了想去的地方。
京杭大运河里的客轮早停航了。有人不屑地说,“现在谁还会去坐这种慢吞吞的轮船!”是啊,换乘别的交通方式,快是快了,但就像黄苗子说的,“没有足够的时间咀嚼乡情、缅怀往昔”,这样的旅行还有点生活情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