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温县认真履行两地管理职责,加强协作,互通信息,努力探索区域合作新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服务管理水平。
加强源头管理,确保责任落实。温县建立了流动人口6项管理制度,即信息采集制度,对每个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节育情况采集入库,努力做到情况明、底子清;清理清查制度,提高辖区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证率、持证率、查验率;婚育证明查验制度,及时掌握流入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情况并纳入服务和管理;计划生育合同制度,由乡镇计生办与已婚育龄妇女签订计划生育合同,落实各自责任;信息通报制度,通过电话、信函、网络平台等形式和渠道在两地间交流流动人口有关情况;考核奖惩制度,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单项考核、综合评估。与此同时,该县建立协作通报制度,促进各乡镇区域之间网上通报、协查反馈等服务管理信息及时和准确,形成了“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动、责任共担”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格局。
完善信息平台,提高管理水平。该县制定和完善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录入、通报、反馈等制度,对流动人口婚育、避孕节育、康检、婚育证明办理和查验等信息,全部实行网络传输通报;加强信息网络化协作,对无婚育证明、无长效避孕节育措施、无准生证先孕的“三无”流动人口信息,及时向其户籍所在地进行查询、核实,并做好相应服务和管理;通过省级信息系统,对流动人口网络化协作信息互通时效情况实行层级监管,对信息通报、反馈不及时的,由信息系统自动提交上一级计生部门进行监管督导,确保信息交换及时准确;在全县开展流动人口清理清查和信息核查工作,进一步澄清底数。2010年以来,全县共新增流动人口2300人,变更人员信息1000多条,通报避孕节育信息130条,全员流动人口入库率和个案信息准确率超过90%。
落实双向管理,加强两地协作。该县建立与流入地双向联系双向反馈模式,依托省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认真落实流动人口信息通报制度,通过致电、致信等形式,主动与流入地计生部门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保持经常性联系,从根本上解决因管理机制运转不畅而造成的被动局面;积极参与与长三角区域、环渤海区域、福建省以及周边省市区域之间的协作,认真做好与区域内流动人口集中省市重要问题的联合协商工作,探索社会抚养费两地联合执法征收和“两非”案件的联合查处工作,探索利益导向政策衔接等方面的合作,将区域协作落到实处。
加大服务力度,促进管理到位。该县建立流出人口“八个一”工作机制,即为每个流出人口发放一份外出须知宣传资料;为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外出前免费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上门免费为流出人口办理一份婚育证明;与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签订一份计划生育管理合同;为每个流出人口指定一个联系人、约定一个联系电话;指导流出已婚育龄妇女落实一项避孕节育措施;督促流入地及时通报流出康检对象的避孕节育情况;对来电来函要求协查的流动人口,在最短时间内反馈一次协查信息。同时,该县加强服务管理的信息公开工作,公开流动人口便民维权措施、县乡两级技术服务人员情况,公开流动人口应享受的免费服务项目等信息,实现了流入人口免费服务全覆盖。另外,该县落实奖励优惠政策,保障流动人口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奖扶、特扶以及其他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在就业、就医、子女入学入托、困难救助、法律援助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好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对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家庭,在奖励优惠、生产经营和社会救助等方面,确保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待遇。 (韩东红 郭新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