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智玲
家住修武县的王先生虽然只有40岁,但是却被肾病困扰了好几年。“全身浮肿,整日没精神,什么活也干不了。”王先生痛苦地说。
这些年来,王先生为了治病,去过多家医院进行治疗。“刚开始治疗还有一点效果,谁知到最后一点效果也没有了。”王先生说,由于他对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不敏感,疗效很不明显,病情不但没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出现了肾静脉血拴并发症。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先生听说服用中药可能对自己的病有帮助后,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市中医院找主任中医师谢谋华就诊。谢谋华经过细致的诊断后发现,王先生除了高度水肿外,还有糖尿病、高血脂、低蛋白血症、左肾静脉血栓、周身乏力等病症。经过望闻问切,谢谋华诊断王先生为脾虚湿盛、水淤互结,治当温脾利水化淤血。考虑到王先生日常饮食主要以面条、米饭等较稠的饮食为主,一般不敢饮水,否则会全身肿得厉害,因此谢谋华建议王先生将中药煎好后浓缩服用。
治疗过程中,谢谋华不断根据王先生的病情变化调整药方,为王先生配组最适合的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王先生高兴地告诉谢谋华:“我全身的浮肿状况减轻了很多,人也显得精神了很多,现在还能适当饮一些水,身体的各项指标也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可以干一些简单的活了。”
市民朱先生10年前被检查出患有糖尿病后,每天靠服用降糖药、降压药、降脂药等多种药物控制病情。“我每天吃的药比饭都多,一顿也不敢停。”朱先生十分无奈地说,吃药把胃吃坏了,但病情仍然反复,症状也没有控制住。朱先生找到谢谋华诊治时,已经出现口干、便秘、头晕、舌体胖大、舌苔白厚而干等症状,病情十分严重。谢谋华诊断后认为,朱先生的病是气阴两伤,湿热内阻而导致的糖尿病。通过辨证施治,谢谋华为其制订了益气养阴、清热利湿的治疗方案,并叮嘱他注意休息和节制饮食。经过近半年的精心调理,朱先生逐步停掉了所服的西药,血压、血脂、血糖都逐渐恢复了正常。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朱先生的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一直是困扰大家的难题。这主要是因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了多种代谢紊乱、内分泌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微血管损害,这类病情的发生与遗传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及肾脏增大等因素有关。“两者经常伴随性发病,辨证治疗时更要综合考虑。”谢谋华说。作为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谢谋华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肿瘤等疑难病症,近年来经他辨证施治,并治愈的各类疑难杂症数以千计。
谢谋华认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应清热利湿、活血化淤。在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治疗高血压、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的同时,合理应用清热解毒利湿法,可消除及缓解湿热之邪,抑制肾脏免疫性炎症反应,对于减少蛋白尿,促进肾脏病变的修复,进而改善肾功能,控制病情的进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谢谋华
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研究生学历,曾师从名医李修五、吕靖中;从医30余年来,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肾病、糖尿病、脾胃病及肺系疾病,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坐诊时间:周一、周三全天,周四、周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