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良好的教学资源,教学中要注重参考、有效地使用。我们要抓住教材中的单元导读、思考与练习、 阅读提示、积累运用等内容,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和探索,将收到无与伦比的效果。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琅琅上口、节奏明快、文采飞扬,乃美文一篇。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资源,特别是描写山与水的相关段落,要引导学生反复琢磨、朗读,读出特色、读出美感,从而提高朗读能力,领悟祖国山河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猫》一文,结构明晰,中心句突出,是训练学生习作的好素材。
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与积累,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摘录好词好句好段或写下自己的感悟,让学生的知识日益丰富起来。
二、巧妙开发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如能巧妙地利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们可以首先出示课件,让学生看图说话,训练说话、思维能力。先激活学生的思维,然后播放示范音频,使学生受到感染,再放手训练学生的朗读,这样他们就易于进入文本,理解课文。
三、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生活资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爬山、挖野菜、钓鱼、捉蝴蝶、做家务……都是习作的好素材。因此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事,说一说,写一写,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例如:利用班会课中的五分钟说说家里的趣事、聊聊小时的乐事、谈谈家里养的小动物,或者利用教室文化布置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在班级展示。
总之,新课程为我们创造了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将语文教学面向自然、生活与社会,我们就一定能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 作者系市实验小学教师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