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赵志宏、刘新喜)今年年初以来,市司法局紧紧围绕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坚持以“四项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为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
——开展“向社会承诺,让人民满意”主题活动。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市监狱、市劳教所、市律师协会、市公证员协会对照自身工作职能和服务项目,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并制作公开承诺书在办事大厅和服务群众的场所予以公示,主动接受监督。市局重点抓好2012年度向社会公开承诺办理8件实事的落实工作,将承诺兑现情况纳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2012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及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内容。
——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学习教育,通过座谈交流、宣讲报告、观看专题片等多种形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干警准确把握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服务宗旨。同时,重视主题实践,把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全系统“两创一深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以实际工作成绩来检验教育实践活动和政风行风建设成效,
——开展各项专项治理活动。加强行政效能专项治理,解决少数司法行政机关“庸、懒、散”等问题,促进司法行政部门依法行政、高效服务。加强法律服务行业诚信执业专项治理,重点解决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执业理论不端正、执业不诚信等问题,引导法律服务行业诚信服务、执业为民。加强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实行“四定”管理制度,即对公务车辆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定时清洗、定期考核,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管理。
——开展“对照职能,贴近民生,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深入调研,了解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不断推出便民、利民的新举措,把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等职能落实在办好事的具体实践中,把帮助基层、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等措施体现在办实事的各个环节上,进一步降低门槛,取消农村与城镇居民申请法律援助差别,将免审查经济状况对象由过去5类扩大到13类,不断扩大法律援助惠及面,实施应援尽援。大力加强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窗口建设,推行亲情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和延时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进一步满足群众法律需求,切实让广大群众享受到评议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