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国利 通讯员崔勇)高新技术功效何在?河南尚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回答是:功效至少有二。其一,人见人烦的环境污染问题迎刃而解;其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原料硅粉的浪费。
就此,尚宇新能源董事长卢红旗昨日向记者解释说,凭借自主研发的废硅粉回收利用技术,2011年7月至今,尚宇新能源累计节约硅粉320余吨,价值450余万元。对此,省科技厅有关专家认为,该技术节能效果显著,环保效益高,工艺独特,易于操作,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硅粉是生产三氯氢硅的主要原料,占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从我国三氯氢硅产业发展情况看,业内近40家生产企业中,70%以上的企业都未配套安装废硅粉回收装置,而是将生产中产生的废硅粉直接排往淋洗塔,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硅粉浪费惊人。
据悉,传统的三氯氢硅生产工艺,是将合成炉中生成的混合气体粗除尘后,直接排往淋洗塔,利用湿法除尘多层喷淋工艺,将混合气体中携带的废硅粉沉积于塔底。该工艺处置的废硅粉无法回收利用,且需人工将废硅粉从塔底池中挖出,职工劳动强度大。按年产6万吨三氯氢硅规模计算,废硅粉年产生量300余吨,年需处置费用20余万元。同时,在处置过程中,含有少量氯硅烷的工艺混合气体在从淋洗塔顶部排空时,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废酸雾,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此,从2009年10月开始,尚宇新能源相关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实地考察,多方调研,提出了废硅粉多级旋风分离、工艺气体旁路回收循环利用的技术方案,即将三氯氢硅合成炉中生成的混合气体,通过高效多级旋风分离器,将废硅粉和工艺混合气体完全分离,硅粉颗粒进入硅粉回收罐,经干燥后重新加入合成炉进行反应,工艺气体则通过旁路,进入机后冷却器,冷却后回收至系统。此工艺的特点是硅粉回收干净彻底,杜绝了硅粉通过淋洗塔外排,工艺气体全部回用,最大限度地解决了硅粉浪费和工艺气体排放污染问题。
为此,尚宇新能源投资800余万元,改造了三氯氢硅合成炉加料系统,增加了高效旋风分离器、硅粉回收罐、硅粉存渣罐,并对合成DCS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了重新编程。结合废硅粉活性低等实际,尚宇新能源经过多次试验和实际操作,摸索出废硅粉吹渣工艺操作法,同时调整部分工艺指标,保证了系统在使用废硅粉的情况下,连续稳定运行。
该工艺在尚宇新能源生产装置上投入使用后,节能效果明显,原外排的废硅粉全部得到回收利用,并杜绝了工艺气体外排引发的环境污染。该技术于2011年通过了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科学技术成果鉴定。2012年3月,该技术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本报讯(记者孙国利、丰舒潍、詹长松)经过配料、涂布、卷绕、注浇、激光焊、封口包装等100多道工序,一排排大拇指大小的圆柱形锂电池,从全自动生产线上鱼贯而出。
就是这种投产不足四个月的圆柱形锂电池,进入市场后却供不应求。无奈之下,生产商只好用点眼药水的办法,今天给东家一点,明天给西家一点,以维护和客户的合作关系。这种产品的生产商,就是创立不到3年的武陟县鑫凯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风声鹤唳的当下,鑫凯科技缘何一枝独秀?该公司董事长王同凯深有感触地说:“变则恒通,尊新必兴。认定新能源,产学研相结合,结缘高科技,是鑫凯科技展翅高飞的核心驱动力。”
搞了大半辈子贸易的王同凯,咋能与高科技结缘?说来也巧,2008年,王同凯与某企业董事长聊天时听说,这家企业看中了锂电材料项目,并已基本考察成熟,但董事会意见不统一,一直在上与不上之间犹豫。王同凯喜出望外,立马行动。7次考察之后,鑫凯科技创立。之后,鑫凯科技先后投入1.2亿元,快速建成了年产700吨锂电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线,投产后供不应求。但令王同凯略感遗憾的是,部分客户回款并不及时,严重影响企业生产。咋办?专家建议,拉长产业链条,生产锂电池。定了就干。3个月之后的今年5月18日,鑫凯科技锂电池生产线即达标达产。
据悉,鑫凯科技的技术依托于长沙理工大学,总数150人的员工中,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有25人,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有47人。鑫凯科技拥有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通过了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各项指标均达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鑫凯科技咬定产学研结合不放松,先后与郑州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联合建立科研团队,并与天津赫维科技公司共同组建锂离子电池检测中心。目前,鑫凯科技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鑫凯科技主导产品为锂电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锰酸锂和锂电池,具有容量大、安全性能好、稳定性高等突出特点,远销广州、深圳等地,为广大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商提供了性能优异的正极材料,深受广大用户好评。
而今,志存高远的鑫凯科技正在积极筹建日产5万只圆柱锂电池二期工程,并与国内著名高校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推进企业快速形成融开发、转让为一体的高技术企业,为下一步创立鑫凯新能源产业园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