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国·世界/焦煤视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胡锦涛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军舰沉了
战机栽了
“为了实现梦想我永不言弃”
图片新闻
博爱何以实现九成病人在本县就医
凶手放了
图片新闻
河南煤化来焦煤公司开展组织干部工作调研
焦煤召开产销协调及煤质管理工作会议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9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芋螺毒素专家”罗素兰:
“为了实现梦想我永不言弃”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据新华社海口9月7日电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芋螺毒素尽快进入临床。”见到刚当选十八大代表的罗素兰时,这位文雅淳朴的学术“女超人”这样解释着自己13年来埋头于实验室、执著研究芋螺毒素的原因。

  1969年出生的罗素兰中等身材,谈吐风趣,脸上常常挂着淡淡的笑容。1999年,她刚博士毕业就被海南特有的海洋生物资源所吸引,毅然来到海南大学任教并专攻热带海洋药物芋螺毒素的研究。

  十余年的潜心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她筛选出的3个具有强镇痛活性的芋螺毒素,在动物模型上试验其镇痛作用比吗啡强300至1200倍以上,与吗啡相比还具有不成瘾的优势。特别是她最近发现的2个新芋螺毒素,在戒烟、戒毒领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扬和极大兴趣。

  “推动芋螺毒素进入临床,成为国家一类创新药物,为人民的健康服务,这是我最大的梦想。”罗素兰激动地说,我国创新药物落后,制药业一直处于仿制时代。生物制药关乎民生,一个新药上市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具有相当惊人的价值,而芋螺毒素潜力巨大,具有很好的优势。

  但是,科研是一份非常枯燥的工作,面临着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问题。罗素兰告诉记者,众多的困难和不间断的失败也未曾让她产生过放弃的念头,“是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新药的前景让我坚持不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梦想我永不言弃。”

  为克服人员短缺、资金匮乏等困难,罗素兰拼出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13年来,她放弃了陪伴家人的时间,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搞研究;每次出国做交流,她一下飞机就直奔实验室,直到临走时,再直奔机场;节假日更是她最忙碌的时候,她积极抓住休假时间出国进行国际合作研究,她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节日是在国外实验室中度过的了。日复一日的劳累,也对她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最累的时候她一天内曾晕倒过两次。

  罗素兰的努力终于收到了成果,海南大学芋螺毒素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点一点开始引起了世人的瞩目。13年间罗素兰先后主持了“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863计划、2项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等,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同时还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海南产芋螺及其毒素资源库,发现了芋螺毒素新基因306个,人工合成了50多种芋螺毒素,并与美国犹他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俄罗斯科学院等多家国外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使我国的芋螺毒素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在专注于研究的同时,罗素兰也着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目前我国和国外在这个领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最大的差距就是资源,我们的人才资源实在太少了。”罗素兰这样告诉记者。为此,她努力引进国内外专业研究人员,同时依靠海南独特的热带海洋生物资源,筹建了制药工程系、生物技术实验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搭建起一流的科研学术教育平台。

  在她看来,高校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要创造知识,只有筑巢引凤,才能吸引凝聚更多的科研人员来创新知识,培养创新型人才,“科研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必须靠团队作战。培养一个能冲击国际科技前沿的科研团队是我的另一个梦想。”2011年,她所带领的团队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成为海南省第一个国家级创新研究团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