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垒
“宿舍怎么没有空调?我来装一个,电费也包了!线路不行?我掏钱,把整栋楼的都改造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迎新现场,一个家长的诉求,让接待人员颇感无语。
(据9月6日《焦作晚报》)
每年的开学时节,总有类似新闻发生。比如一名男生考上湖北科技学院后,该男生母亲担心儿子生活不能自理,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孩子上大学后的生活问题,最后形成的决议是:给孩子带上30双袜子,每月家里派一个人去洗;某部属大学开学时,一名女生入学父母陪同,加长林肯车接送,携带了19箱行李,还配备了2名专职导游……
看到上述种种,总会有些人会痛心疾首地呼喊:“会害了孩子!”,有些人在苦口婆心地劝家长应该怎么怎么样,甚至有些人在谩骂。说实话,我也担心承载如此厚爱的大一新生以后的路会怎么走。虽然担心,但我仍认为不应该对他们指手画脚,因为我相信外人的苦口婆心可能并不会让替儿子洗袜子的母亲幡然醒悟。爱也确实需要讲究分寸,但用蜜灌养也并不必然导致孩子的柔弱无能。再者,对于富裕的家庭来说,入学场面豪华或许就是生活的常态。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些家长对孩子这样的爱,并不影响他人,面对别人的私事,我们哪儿来的权利去指责呢?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一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我们都没有权力用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去规范别人。
现实社会中,确实有一些人已经富裕了。有些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为家庭劳动,但有些人也确实一直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正因为今天的人们在经济条件和成长经历等方面更加多样,思想性格和生活习惯也就更加多元,所以我们更应该有这样一个共识:我们要遵守社会共同的规则(比如法律),但不要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
需要指出的是,要为自己儿子的宿舍装空调的这名家长,虽然同样具备不差钱的特点,但和上述只爱自己孩子的家长稍显不同。因为空调一旦装上,同宿舍另外几名学生也要受空调影响,这名家长想把自己的标准加给学校和其他学生,这就值得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