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年初以来,受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我市经济运行也出现了速度减缓、效益递减状况,不少企业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近日,记者走访了武陟县的几家企业,希望从他们的成长发展轨迹中找到启示,以供借鉴。
本报讯 (记者许伟涛) 从起初只有3间瓦房6个人、年收入不足30万元的小家庭作坊,到如今注册资金1.58亿元,年产销破亿元的国家重点民营股份制企业。河南金滔电缆有限公司依靠技术创新调结构,最终赢得了市场,其产品成功中标国家重点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一举成名。
如此奇迹何以创造?金滔电缆董事长牛兆滔一语中的:“市场的竞争首先是技术的竞争,只有凭借先进技术,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与国内外名牌同台竞技。”
对竞争的深刻认识,来自于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对自身发展的反思。随着市场的蓬勃发展,成立于1988年的金滔电缆历经数次改革创新,进入了企业快速发展期。但是,受铜、铝、塑料等原材料价格日益高涨的影响,原材料占全部成本80%以上的电线电缆行业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金滔电缆的决策者认识到,在同类产品竞争激烈的今天,由中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型,是金滔电缆的当务之急。为此,金滔电缆在八次搬家过程中,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在单一的普通民用电线基础上,研发形成了高低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等5大类8个项目近千种型号规格的系列产品,市场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2008年,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招标时,金滔电缆总经理牛连理果断决定:参加竞标!最终,金滔电缆凭借过硬产品质量成功中标,供货三年。当初甚至提出“宁愿不要钱,也愿意供货”的很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负责人不由赞叹:“牛总真厉害!”
在行业内一举成名的金滔电缆并未就此止步。牛连理在去南方考察学习后认为,电缆企业的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装备,并将原来生产低压、中压线缆产品向高压、超高压等高新技术含量较高的方向转型升级,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2010年,总投资2.5亿元、占地100亩的金滔电缆,易地重建,并于2011年12月建成投产。如今,原来只能生产10千伏以下民用电缆的金滔电缆,通过调整升级,已具有生产36千伏、110千伏等多种电缆的生产能力。同时,金滔电缆也成为我市唯一一家煤矿专用电缆生产企业,河南省也仅有两家。
日前,金滔电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再获批准,技术中心大楼已开工建设。为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金滔电缆预计投资1.18亿的110KV高压生产车间、检查中心等项目也已开始施工,预计2013年3月份投产建成后资产总额可达3.9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