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仝伟平
这是一段电话评议市直单位重点科室(岗位)政风行风的实况。
9月6日15时许,一个既寻常又不寻常的电话打到了市公安局行政事务服务科。
电话两头,一方是由政风行风评议代表扮演的“公司老板”,一方是焦作市公安局行政事务服务科一名男性工作人员。
“公司要在中秋节开展一个活动——金秋十月回馈客户万宗商品大促销。9月22日至23日,想在解放路焦作百货大楼路口到新华街路口之间举行宣传促销活动。我问问手续咋办?”“师傅,办手续需要的东西多一点,你手边有笔没有?”“你说得慢一点,我能记住。”“好,我说得慢一点。第一,你要写一个申请,申请要写明你为啥要举行这个活动;第二,你以哪一种方式举行,是步行、是开车。还有你用啥标语、口号要写清楚;有多少人,要写清楚;什么时间,也要写清楚。”“时间是写到几点几分还是光写天数?”“看活动是什么时候举行,你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举行,如果你是全天举行的你就写全天,如果你就举行两个小时就写两个小时,根据你的情况写清楚。”“还有呢,师傅。你集合的地点,从哪开始、到哪结束,要写清楚;你用不用车,如果用,用几辆车,要写清楚。另外,你用车的话还要附上这些车辆的行车证。”“没有行车证的车还不能用?”“太是了。没有行车证的车上路是违法的。你要是用车了,要提供车辆行车证的原件、复印件,保证你的车辆是合法的。”该工作人员说话声音亲切而富有激情,解释问题耐心细致,他将办理手续所需的材料和注意的问题都详细地告诉了“公司老板”。
这一切,焦作市纠风办事前严格保密,对外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
这次电话暗访情况通过扩音设备同步直播,参与评议的代表都能够清晰地听到双方的问、答内容,可以直接感受该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服务意识、业务水平,并对此在《2012年重点科室(岗位)电话评议打分表》上现场作出评价。
9月6日至7日,焦作市2012年至2013年民主评议市直单位重点科室(岗位)电话评议专场在市电视电话会议中心举行。电话评议专场对89个重点科室(岗位)的评议,都是由评议代表分别以农民、市民、企业及基层单位工作人员等不同身份,以打电话咨询问题的方式进行。这里的电话连接扩音器,评议代表根据听到的声音现场打分。
电话评议是在对外“绝缘”的情况下进行,是对89个重点科室(岗位)日常政风行风进行的一次暗访测评:参与现场测评的评议代表共20人,是市政府纠风办采取召开会议的名义邀请的包括市、区两级政风行风评议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等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测评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一进会场,就被告知将所携带的手机关机并统一收存管理。
给89个重点科室(岗位)打电话的顺序是随机选取的。电话评议现场设立了评议对象机选台,89个重点科室(岗位)的有关信息事先被输入电脑,电脑与投影机、大屏幕相连接,随机抽选过程和结果(科室所在单位、名称、上报的值班电话号码)在大屏幕上同步显示。
同时,市政府纠风办还对电话评议的全过程进行了录音,上百次的电话暗访情况无一遗漏地被直播和录制下来。
此次电话暗访测评共向被评科室拨打电话160多次,提出问题190多个。市纠风办组织专门人员根据各被评科室(岗位)的工作职责,提前设定了问题,提出的问题包含了文明礼貌用语、接听电话是否及时、业务熟悉程度、为群众服务意识、工作耐心程度等多个考察侧重点。评议代表根据问答过程中的直接感受,现场对评议科室的服务态度和业务水平作出评价。
电话评议结束后,市政府纠风办委托第三方对被评议的89个重点科室(岗位)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并按得分情况由高到低排定位次(前20名后5名排名情况见今日本报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