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慧青 田路路
崇义镇阎庄村是一个只有210多人,310亩耕地的小村,60多岁的韩永生在这个小村里威望很高,不仅仅是因为他干了20多年的村支书,更因为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
当知道2012年的农开项目准备在崇义镇开发时,老韩支书心里就有主意了,他天天往镇主要领导的办公室跑,要求领导一定要把阎庄放到项目区里,经市、镇有关人员现场考察后,决定把包含阎庄在内的11个村列入2012年的农开项目区。
阎庄村最近打的2眼机井是在1992年,距今已整整20年了,其它的井更是在30年以上了。由于当时打的井只有30多米深,加上这么多年的淤积,基本上都不能好好使用了。想到以前每次浇地时受得难处,老韩支书更想通过农开项目给村里打几眼好井,让乡亲们今后不再为浇地发愁。
工程开工前,按农发办要求村里需选拔几名监督员来监督工程质量,老韩支书除了在村里选了两名责任心强,愿意为村里义务监督的村民代表作为一级监督员外,还决定自己亲自上阵担任二级监督员,他心里不断提醒自己:决不能让好的项目在自己手里出现质量问题,让村里的后代子孙们戳自己的脊梁骨。
项目是好项目,工程是好工程,可是真正到实施时,却遇到了很多难题。打井先要测水位,然后定井位,但是谁也不想让井位定到自己地里边,因为对于一辈子靠土地生存的农民来说,谁也不愿意丢一分的土地。老韩支书和村两委研究后决定:占哪家的地,按小麦计算,每亩地赔偿1000斤小麦,由村里负担。可制定这样的优惠政策,还是没有一家愿意让井打在自家地里。正在这时,老韩支书想到西洼地的井位原来是定在他家隔壁的,他就说:“从西洼地开始打井吧,把井位定在我家地里,其他几家我去做工作。”工程开始实施了,定有井位的其他几家看到村支书让先从他家的地里打了,也都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
井位问题解决了,他又开始履行二级监督员的职责,随着工程队的正式施工,他又随工程队定点上下班了。
2012年3月18日 星期六 小雨
打井过程资料情况
1#井 村向北300米
1—6米 泥
6—8米 沙
8—10米 料浆
……
52—60米 泥沙
开孔直径800MM,井管外径600MM,井管内径500MM,井深60米,混凝土预制管,每根敲过,合格。
这是老韩支书监督日志本上记录的一小页,每眼井从开钻到填完料,他一步不落地跟着,直到洗井结束水清沙净他才离开。他告诉工程队领队说:“每眼井都得我们监督人员在场你们才能施工,不管多早多晚。”施工队看老韩支书和其他两名监督人员这么认真负责,在用工用料上从不敢有一点含糊。阎庄今年打了5眼井,个个水清沙净、水量充足。
井打完了,接下来其它工程也陆续开始施工了,老韩支书更忙了,关键时刻他总是寸步不离站位监督,直到验工合格,他才放心。
阳光总在风雨后。目前,阎庄村的所有农发工程已全部完工,质量达到了全优。村里群众在今年保秋苗浇地时,仅用了一周时间就浇了个遍,比以前提前了10天,老百姓高兴,老韩支书心里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