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事·体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在南阳开幕
图片新闻
日候任驻华大使昨去世
新任人选更加扑朔迷离
尤天军:二十六年执著坚守 苦修成“工人教授”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9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尤天军:二十六年执著坚守 苦修成“工人教授”

作者:马俊、赵国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新华社银川9月16日电(记者马俊、赵国华)高温、高压、高噪音的工作环境,布满煤尘粉尘的锅炉设备,周而复始的工作程序……在发电厂的设备运行和检修岗位上,尤天军一干就是26年。多年的默默付出,让他自己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被交口称赞的“工人教授”,也成为宁夏唯一的十八大工人代表。

  当记者来到宁夏发电集团银仪电力设备检修安装有限公司六盘山基地时,担任检修维护部主任的尤天军正带领工友们对锅炉设备进行隐患排查。这个操着一口浑厚的西北方言、一笑眼睛就眯成一条缝的中年汉子,工作时雷厉风行,聊天时却是慢条斯理。

  “我进电厂时才17岁,做锅炉运行专业的学徒工。从上班的第一天起,我就想,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一定要做踏踏实实、对社会有用的人,努力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尤天军说。

  正是因为这个信念,尤天军勤勤恳恳、扎实学习,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2003年,尤天军被调到锅炉辅机班担任技术员,面对检修和运行的巨大差异,他心里有些发毛。

  尤天军告诉记者,那段日子里,为尽快掌握相关维修知识,他一头扎到检修知识学习中,不懂就查资料找图纸,经常吃了上顿忘下顿。为了检验学习效果,他几乎天天泡在现场,跟踪设备运行状态,研究细微的异常和缺陷。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过去了,设备出现的毛病在尤天军那里总能“手到病除”。

  2004年,尤天军所在的宁夏中宁电厂新机组投产发电,但磨煤机漏粉、磨损等缺陷屡屡造成设备跳停,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为查出原因,尤天军和工友们天天坚守在设备现场,在磨煤机上爬上爬下。每次设备一停,他们便钻进磨煤机里。

  “刚停下的机器里面到处都是煤粉,热得要命。鞋底再厚,余热也能马上穿透,烫得人站一会儿就得挪一下脚。安全帽里、脸上、脖子里、耳朵里、鞋里、衣服兜里到处都是煤粉,大家一个个都是黑糊糊的,有时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尤天军说。

  不过,通过多次实地查看分析,尤天军终于找到了设备频繁漏粉的原因。他们给磨煤机拉杆戴了一个“锥行帽”,消除了磨煤机频繁漏粉的缺陷,同时拉杆填料环的寿命也由过去的3个月延长到1年多,每年可节约燃油费用近百万元。这项技术改造获得自治区“创双优百项成果奖”,并在全区同类机组进行推广。

  这次技改的成功,让大家尝到了收获的喜悦。多年来,让尤天军最自豪的就是他和工友们对设备进行的一次次技术革新。仅2010年,他就完成技术改造24项目、“五小创新”14项,为电厂节约200多万元。

  在艰苦的工作中,尤天军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事事都要干在先。六盘山基地的炉务班检修工吴副民说:“每次要加班,尤主任总是主动带头。别人休息了,他却常带着辅机班的兄弟们在厂里忙碌。工作的时候,他一丝不苟,不带半点含糊。”

  检修维护频率很高,尤天军经常两头不见太阳,一两个月回不了家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女儿的很多同学由父母陪着去首府银川上兴趣班,他却由于工作太忙无法满足孩子的愿望。谈到家人,尤天军叹口气说了一句话:“没办法,厂里的活儿等着我干呢。”

  就是这样一个刚毅果敢的西北汉子,把奉献看得很重很重。在前不久的一次工作汇报会上他动情地说,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产生撼天动地的力量;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