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崔红玲
横担镀锌、悬瓶除污……9月13日19时许,博爱县电业局修试所对当日施工撤换下来的废旧物资进行修复,使其可以二次“上岗”。
去年以来,该局在精打细算上用心思,引导职工围绕降本增效提建议、算细账、展成果,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100余万元。
“小点子”引发“节约潮”
8月16日,该局在办公自动化平台上发布公告,征集节约“金点子”。这是该局今年第八次开展全局性“金点子”征集活动。
征集工作由该局工会牵头,组织全体职工围绕如何开拓电力市场、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线损率、降低管理成本、有效利用废旧设备等方面提出建议,经认真梳理、评议后,选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予以采纳。此举在全体职工中引发了“节约潮”,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节省了近20万元的开支,推进了降本增效工作的有效开展。
“打造一个典型设计台区,让各个农改施工班组前去观摩学习。”在去年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作开始之前,该局开展了一次关于如何做好网改工程的“金点子”征集活动。全体职工分别从人员调配、废旧物资管理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该局从收集到的368个“金点子”中,将吕玮斌的这条建议付诸实施。此举让网改工程有了目标,成功避免了因一些小细节而引发的返工现象。
今年5月5日,该局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10千伏以下项目全部完工,比预计时间提前一个月。该局副局长王全德坦言:“典型设计台区使人力、物力、财力在得到节约的同时,也保证了质量,加快了工程进度,是个不错的建议。”
“小成果”打造“高效率”
降本增效贵在创新。博爱县电业局以教育为主、奖惩为辅,引导全员围绕降本增效开展QC活动。目前,该局QC小组发展到16个,小组成员由5人增至100余人,小组活动频率、普及率、出成果率、应用率节节攀升,先后注册QC课题50余个,参加市级、省级成果发布8个,其中《导线卡线器摘挂棒的研制》、《电流互感器保护罩的研制》等15项QC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去年,由该局输配电部牵头研制的导线卡线器摘挂棒投用,此工具能将卡线器一次性挂在理想位置,使每基杆塔单根导线作业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比之前减少36分钟,一年节约3万余元。此工具荣获河南省质量协会QC成果一等奖。
由该局工程队牵头研制的电缆剥线器投用后,缩短作业时间5分钟以上,提高工作效率50%,每年可节约5万元左右。线路QC小组研制的高空折叠作业梯也捧回了大奖。
“只要有心,在哪个岗位都能找到革新点,寻到创效源。”8月6日,拿着组合好的漏电保护器,许良供电所农电工丹怀贵说。
“小算盘”打出“大数字”
“2011年共发生车辆使用费150万元,如果能更加合理调度车辆,节约10%,就能节省15万元,如果再考虑加上办公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这将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在2012年工作会议上,该局总会计师丹辉算了一笔账。
此后,各部门不约而同地过起“紧日子”:能用电子文件的不下发纸质文件,能双面打印的不单面打印;出门随手关灯,电脑长时间不用就待机,下班前半个小时关掉空调;拼车、拼会、拼培训……尤其在当下的新农村电气化改造和变电站检修工作中,该局充分利用以前施工中撤换下来的电线杆、导线等,使有限的农改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9月9日20时,清化镇官庄村新农村电气化改造现场的施工人员收工后,施工负责人于进洋再次检查现场时,在一根线杆下捡起一个蝶式绝缘子,“这个在下次紧线时还能用。”于进洋说着将这个零件放进了工具箱。
在降本增效工作中,该局职工发扬敢想敢试的闯劲儿和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营效益,大踏步地走在又好又快发展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