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古菊妮) 今年以来,我县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要平台、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板块,提升服务水平,创优发展环境,全力加快各项建设,为推动产业集聚区实现全省“十快”目标奠定扎实基础。前七个月,新增建成面积2平方公里,新开工建设项目31个,项目质量、项目数量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等均创历史新高,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跻身全省先进行列。
——领导带动,建立优化发展环境的推进机制。为了切实创优产业集聚的发展环境,我县从加强领导做起,建立了三项推进机制。
五大班子督导制。县五大班子每月听取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汇报,把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主要议题之一,逐个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化解和应对策略,按性质把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限期解决。
联席会议推进制。产业集聚区联席办把县五大班子会提出的问题,分门别类,建立台账,把化解责任落实到人。每周开一次碰头会,按照县领导确定的时间节点,检查有关部门的落实和解决情况,好的及时表扬,差的批评督促。
分管领导负责制。县委、县政府决定,由县委一名副职和县政府一名副职,分别兼任产业集聚区的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主抓发展环境和重大项目协调。
——部门联动,形成优化发展环境的强大合力。我县明确规定,县直各部门和有关乡镇,都是优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环境的责任单位,对于承担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任务,要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完成。除生产安全检查等正常业务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到县产业集聚区企业乱摊派、乱收费。县公安局在产业集聚区设立了派出所,随时查处扰乱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不法行为。凡是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县政法部门和纪检部门都派驻优化环境联合小组,定期到项目工地现场办公,随时查处干扰和破坏项目建设的不法行为。
——服务推动,完善优化发展环境的立体网络。为给产业集聚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我县努力构建“保姆式”服务体系。
县行政服务中心位于老城区,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办理有关手续时还需跑10多公里路程。为建立对客商服务的绿色通道,今年4月份,县财政投资30多万元,在全市率先建设了办公面积800多平方米的产业集聚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置政务信息服务区、企业综合服务区、项目审批服务区、民生服务区和信访投诉服务区等五个功能区,有18个服务窗口,县直16个有关部门共选派40名工作人员入驻,可以为企业和村民提供综合服务165项。行政服务中心正式运行以来,各企业主纷纷表示,在办理各种手续时,简化了程序,节约了时间,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用于搞好生产经营。
在建立行政服务中心的同时,我县还建立了三级服务网络。
县级领导分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紧紧扭住影响工作推进和项目建设中的关键问题,集中优势兵力,聚合各种要素,务求彻底解决。
县直部门联系和服务企业。每个部门明确一名主要领导负总责,两名中层干部具体负责,每月上门服务不少于一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为企业提供所需的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服务。
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对企业和项目实行“两零两全”服务。即零距离、零收费,全天候、全方位服务,只要企业有需要,工作人员马上到。
今年以来,由于县产业集聚区企业增多,造成个别企业电压偏低,县产业集聚区得知情况后,立即协调电业部门,在产业集聚区新建了一座35千伏变电站。孔怀包装公司在建设职工宿舍楼时遇到了技术难题,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派专人协调县住建局技术部门,给予了圆满解决。河南辅仁制药产业园项目从洽谈到施工建设,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专门指定一名班子成员和两名机关干部,实行定向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电等各种问题20多个,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建设。
——奖惩驱动,营造优化发展环境的浓厚氛围。我县制订下发了《产业集聚区建设考核奖惩办法》,详细规定了县直单位和乡镇所承担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任务,半年进行初评,年终进行总评,当年未完成产业集聚区建设任务的,取消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当年评先评优和后备干部资格,一年内不得提拔交流;两年没有完成的,主要负责人降职使用。圆满完成产业集聚区创建任务的,当年给予现金奖励;连续两年服务最好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分管副职优先提拔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