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家禾
从24岁的事业单位员工到34岁的商人,从20平方米的杂牌厨卫门店到朝阳路120平方米的专卖直营店,从业余时间助人到将助人的理念融入自己的事业、将助人的行动融进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作为某品牌厨卫用具在焦作地区的总经销商,刘俊杰一路创业,一路助人。
刘俊杰的生意和公益“不分家”。他所经营的厨卫用具是节能的,烟机、灶具长期以旧换新。“节能这一项功效,本身就是在助人,帮人省钱,帮人过上环保、低碳、健康的生活。”刘俊杰遇到这个品牌,是很偶然看到了厂家业务员放在小店里的名片;确定要做这个品牌,是远赴南方总部考察并经过深思熟虑的。从今年9月1日起,刘俊杰所卖厨卫用具成交价的1%,会支持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半个月过去了,捐款箱醒目地放在门店内,刘俊杰说,顾客们都很支持,欣然接受,没有人说不愿意捐,要把这1%给打折扣除。
十年的商海打拼,刘俊杰已炼就了“分身术”。最初拿着3万元启动资金,自己是“光杆司令”,现在拥有10余个员工,完全可以放开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最喜欢的是助人为乐。2012年3月,他加入了团市委号召的志愿服务活动中,终于找到了组织。团市委在火车站设立的志愿亭,刘俊杰“承包”每月值班一天,他亲自值班或安排员工轮换,志愿亭收集起来的物资,他还会负责运输到需要的福利院等地。
一个公司就是一个团队。刘俊杰希望不仅自己一个人热心公益、乐于助人,也希望整个团队能如此。每逢各地发生天灾人祸,他都会带头捐款。员工们谁家有难,他会尽心帮助。他的带动没有白费。在火车站志愿亭值班,三面透风,肯定不如待在店里舒服,但刘俊杰的员工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去做志愿服务。
曾经四年的当兵生涯锻炼了刘俊杰的体魄和意志,“当兵的苦能吃下来,就没有什么苦不能吃。”从“旱涝保收”的事业单位“下海”,他挨过了“失业”,有了自己的杂牌小店,又发展到直营专卖店,刘俊杰觉得自己付出的艰辛和努力都不算啥,而在部队培养的学雷锋精神融进了血液,在单位上班时,曾利用节假日和同事一起搞义卖活动,觉得不过瘾,后来就自己创业,自己先强大起来,有更多的自由和财力去做好事,当然也有挣钱的目的,不过更是想用更大的力量来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