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建章 张世伟
“这里的书蛮多,如果不忙,我喜欢来这儿转转,看看书。”9月10日,笔者在温县法院北冷中心法庭走访时,北冷乡北冷村的李大哥对笔者说。
在北冷中心法庭办公楼一楼,有一间60平方米的便民图书室,书架上整齐地摆满了法律、历史、军事、农业、文学等书籍。小小的图书室,让小小的法庭透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同时也在法官与群众间架起了连心桥。
帮群众学会写诉状
“在这里你能学到法律知识,在这里你能解开心中的谜团,在这里你能找到满意的答案。”走进该法庭便民图书室,迎面墙上的几句提示语映入眼帘,让初来打官司的当事人心中的迷茫、无助顿时消失殆尽。
“像俺这样没上过几年学的农民,没叫谁给咱摆治(代写诉状),俺就自己写成了诉状给了法庭。” 8月29日,温县黄庄镇西留村郭某自己写完诉状后高兴地说。
郭某因民间借贷纠纷,决定将借钱不还的李某告上法庭,因为刚给儿子办过婚礼,郭某手头拮据,请律师得花个千儿八百的,他舍不得。朋友劝他,像他这样简单的案件,自己就把官司打了。
于是,郭某到该法庭咨询如何写诉状、如何打官司。在法庭,他进入便民图书室,这里有许多法律方面的书,书中有诉状格式。在法庭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看着书,比葫芦画瓢写成了诉状。
便民图书室成了群众打官司的“百宝箱”。笔者看到,这里不仅有《诉讼法》、《婚姻法》等常用法律书籍和各类报刊杂志,还有纸、笔等,方便当事人学习休闲、查询和摘录。
“我们将法庭便民诉讼工作与繁荣农村文化建设有效结合,在法庭开设便民图书室,不仅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还能让群众掌握法律知识,以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温县法院院长朱战利道出了开设法庭图书室的初衷。
为充分发挥图书室便民、利民的作用,该法庭在工作日全天为群众开放,每半年制订一次导购计划,集中选购图书,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截至目前,该法庭便民图书室有藏书2000余册。
缓解焦灼等待心情
“以前来打官司,如果法官正在开庭,我们只能在外边等,再急也没办法。自从法庭有了便民图书室后,等的时候就到这儿翻翻杂志看看书,心就清静多了。”黄庄镇前崔庄卫生纸厂业主尚某切身体会到了便民图书室的好处。
基层法庭人少案多,有时候一个法官一上午要开几个庭。遇到集中开庭,因为案件复杂、庭审时间长,难免让后面的当事人等待。当事人在外等时有的靠在墙角,有的躺在台阶上,让人感觉很不舒服。该法庭庭长牛卫平感受很深:“经过仔细考虑,我们开设了便民图书室,遇到集中开庭的时候,就让当事人在图书室等,以缓解他们焦灼等待的心情。”
设立便民图书室,可谓一举多得。它还帮助各种当事人解决了官司中遇到的难题。武德镇徐堡村当事人王某因为自家种植的一棵桐树树根长到了邻居李某家中,导致李某家围墙和地面不同程度出现断裂,李某将王某起诉后,法庭判决王某负全部责任。然而,王某认为这是自然原因导致的,自己不该负任何责任。判决下达后,王某认为法庭偏袒李某,情绪比较激动,准备提起上诉。于是,主办法官对王某进行了辨法析理,并带他到便民图书室,让他查阅《侵权法》、《民法通则》和《物权法》等相关规定。王某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责任。
学习知识增进了解
北冷乡西南冷村的闫某,在一家饲料厂上班,是便民图书室的常客。以前,闫某下班后,经常和朋友一起打麻将、酗酒,为此妻子经常与他吵架。为了帮闫某改掉坏习惯,妻子就让他到离家不远的法庭便民图书室看书,打发闲暇时间。如今,闫某也很少打麻将了,也不常喝酒了,家庭也和睦了。
便民图书室吸引了群众的光顾,也增进了法官与群众的联系。北冷法庭书记员兼图书管理员段玉慧去年刚毕业。参加工作之初,她听不懂群众的话,群众也不明白她文绉绉的书面语,彼此间经常产生笑话,甚至发生误会。通过一年的图书管理员经历,让她会用方言与群众交流了,而且还顺利调解了十来起案件。谈起工作感受,段玉慧说:“这个图书室帮了我的大忙,让我学到了很多。”因为与书为伴,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去年该庭2名干警参加司法考试全部通过,其中一名今年还取得了法律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