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科学统计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热烈庆祝9月20日第三届“中国统计开放日”
中国统计开放日总主题:统计和您在一起 本年度活动主题:改革创新的中国统计
2012年6月4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左三)在省统计局局长刘永奇(右一)、焦作市委书记路国贤(左一)陪同下调研焦作夏粮生产情况。
省统计局局长刘永奇(右二)在市统计局局长王国政(左一)陪同下深入企业调研。
走向辉煌的焦作政府统计
——献给新中国政府统计机构建立六十周年
统计是静止的历史,历史是流动报告的统计。
一个数据、一张报表、一份分析报告,凝聚着统计人的勤奋与自豪。
伴随着新中国政府统计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焦作统计事业也历经风雨沧桑,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壮大。焦作市统计局作为市政府主管全市统计工作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实现了统计事业的历史性飞跃,发挥了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用数字谱写经济社会发展的乐章。
统计改革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六十年探索开拓,六十年激越辉煌。全市统计系统按照国家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要求,紧紧围绕地方党政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的需求,积极稳妥地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建立了比较科学适用的统计调查体系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市政府统计部门成功组织实施了16次重大国情国力普查,形成了由全国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组成的国家周期性普查制度,建立起47项涵盖经济、社会、人口、科技、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家常规统计调查制度。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报表、重点调查、行政记录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加强了对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不断规范统计调查行为,使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实现了严格审核、及时上报、审批执行、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了能耗统计监测制度。围绕“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健全能源统计机构,充实人员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能源统计。
各项专业统计改革不断深化。完善了季度GDP下算一级方案,切实提高了全市GDP数据质量;研究和建立了服务业统计调查指标体系及调查制度;积极做好“企业一套表”实施工作,目前全市所有“三上”企业全部实行网上直报制度;研究建立了文化产业统计调查指标体系;稳步推进了贸经统计制度改革;进行了私营单位劳动工资抽样调查工作;积极推进新增的农牧业经济全面统计及其增加值核算任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市政府统计部门主动介入,完成了《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统计评价体系方案》制订工作;建立了《焦作市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高素质的统计队伍不断壮大
统计要发展,人才是关键。1951年春,焦作矿区人民政府成立统计股,隶属于秘书室,设统计人员1人,焦作统计事业从此创建起航。今天,中国统计迎来了60华诞。60年来,无论是在“文革”时期,还是在经济恢复发展时期,一代又一代统计工作者以“统计报国”为己任,以“求实、创新、严谨、奉献”的精神风貌,前赴后继,勇往直前。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统计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到2011年,焦作市统计局总人数80人,其中,有硕士2人,本科55人,大专22人。有高级统计师3人,统计师19人,初级统计师10人。各县市区统计人员达350人,累计培训企业、事业单位并获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人员4500人,有力地促进和支撑了统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统计法制建设大力加强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统计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调查单位越来越多,统计报表的上报难度也越来越大,调查单位迟报、拒报统计资料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统计部门却无可奈何。
1984年第一部《统计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统计从人治走向了法制。国家经过1996年和2009年先后两次对《统计法》进行修订,进一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发展的要求。
全市统计系统以新《统计法》及《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实施为契机,不断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提高统计抗干扰能力,不断提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法制化水平。通过执法检查,提高了各级政府和填报单位对《统计法》的认识;加强了宣传力度;规范了企业统计工作;确保了统计调查制度、各项重大改革措施的严格执行;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震慑了统计违法者。
统计手段建设走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前,一把算盘一张桌,用算盘计算、用尺子丈量、用手工制表、用纸介记账是统计人员工作的真实写照。统计人凭着一把算盘,胸怀满腔激情,计算着经济的增长,展示着绚丽的人生。
改革开放以后,统计系统开始用上了计算机。1986年7月,国家统计局成立计算中心。紧跟国家步伐,8月9日,焦作市统计局电子计算站成立,从此,政府统计开启了统计信息化建设之路,并逐步完成了系统能力、系统规模“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如今,依托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了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分类检索的网络化、自动化,规范了统计行为,提高了统计信息传输效率和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建成了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国家、省到市局的远程培训及视频会议功能。加强了网站建设和系统维护工作。统计局内、外网站实现了以数据库为支撑、管理功能较强的网站管理系统,在统计信息网开设了农业普查、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专题网页,积极宣传各项普查工作、统计知识,发布统计数据、统计动态。截至目前,统计信息网访问人数达65万人次,成为统计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进入“十二五”时期,在风起云涌的数字化、网络化大潮中,统计追踪着科技发展的前沿,开启了以推行“企业一套表”为核心的“四大工程”建设,在经过近3年的反复研究、论证、试点的基础上,于2012年2月所有“三上企业”正式实施“企业一套表”全国联网直报。以此为标志,统计步入现代化新时代!
统计信息化灿若群星,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商店,凡有人群集聚的地方都有统计,凡统计延伸之处都有信息化的标志。它像一条条血脉渗透到统计工作的每一个领域,它像一个个细胞活跃在统计工作的每一条神经。统计信息化建设和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统计工作需求催生了统计手段的创新与进步,统计信息化的实现促进了统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真实是统计的生命,诚信是统计工作者的良知。统计以法制建设为保障,以公开透明为动力,以行风自律为激励,努力让数字描绘出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为此,全市各级统计部门正确认识形势,努力践行国家统计局“三个提高”总目标,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为统计工作核心任务,不断强化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措施,加强了对统计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强化审核和评估,严把数据质量关。加强了专业统计的基础工作和基层业务能力建设。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维护更新和使用管理逐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实现了统计单位“一库管理”。夯实了统计基础工作,统计数据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各级党政领导的科学决策和实绩考核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依据。
统计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服务奉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在这一伟大进程中,统计数据已成为重要战略资源,政府统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既要有数论,也要有策论。现在,市统计局每年都有20多篇文章受到市领导的批示,统计参与决策的效能与日俱增。
用数字记录历史,用诚信经营人生。近几年,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格外关注,为了让群众走进统计,了解统计,国家统计局把每年的9月20日定为“中国统计开放日”, 通过把公众请进统计第一线,真正让公众了解统计数据的生产过程;通过公布统计制度和方法的详情和细节,大大提高了统计工作的透明度。创新服务方式,开拓服务领域,增强服务的预见性,努力提高统计工作服务水平。苦和累凸现统计人的本色,甘与乐见证统计人的豁达。
发展时不我待,使命艰巨光荣。统计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切实做到“三个提高”,全面推进“四大工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力服务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用心血和汗水,用智慧和力量,去书写统计事业未来壮丽的诗篇,再创统计事业光辉灿烂的明天!
焦作市统计局名片
●2002年1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
●2003年1月,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先进集体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先进单位
●2005年7月,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
●2007年11月,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
●2010年9月,全国城乡划分清查工作先进集体
●2005年1月,省级文明单位
●2005年1月,省统计系统先进集体
●2005~2009年,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2011~2013年,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2011年8月,河南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先进单位
●2011年11月,河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
●2012年6月,2001~2010年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集体
●2009年度全市目标管理工作一等奖
●2010年度全市目标管理工作一等奖
从苏区调查统计局
到国家统计局
瑞金中央苏区调查统计局:1931年11月7日,新中国的雏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中央苏区宣告成立。1933年2月26日,苏维埃中央苏区人民政府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内设调查统计局,将调查统计工作列为政府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并开展了各项统计调查工作,从而为中央领导革命战争和根据地经济建设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局内设立统计处。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国家统计局,统一组织领导全国统计工作。
焦作政府统计机构沿革
★1951年春,焦作矿区人民政府成立统计股,隶属于秘书室,人员1人,主要业务为农业统计。
★1956年,焦作矿区改为焦作市,统计股改为“焦作市人民委员会统计科”,人员4人,统计业务有工业、农业、商业、综合等。
★1960年4月23日,焦作市人民委员会统计科改为“焦作市统计处”,人员10人。
★1962年,焦作市统计处改为“焦作市统计局”,下设办公室,没有科室,统计人员12人。
★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焦作市统计机构名存实亡,统计制度被否定。
★1968年8月,焦作市统计局人员全部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
★1973年9月,焦作市计划委员会成立统计组,统计工作人员5人。
★1978年5月,成立焦作市革命委员会统计局。从1979年开始,统计局逐步充实工作人员,下设办公室、工交科、农财科、综合科,统计人员20人。
★1981年12月,焦作市革命委员会统计局改为焦作市统计局,人员22人。
★1985年,成立焦作市统计局党组,人员增到33人,下设6个科室。
★2010年,随着统计工作的发展,焦作市统计局设立了“一室、八科、一中心、二支调查队”,工作人员80人。
“红歌大家唱”比赛
统计法宣传
庆祝统计日,进行拓展训练
“关爱百万空巢老人”志愿者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