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强大力量
武陟县高点定位打造民生水利
标题新闻
武陟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激活“一池春水”
武陟县实行依法计量取水
为每一个孩子预约健康
为了大地的丰收
王坤友:鞠躬尽瘁的“三汤书记”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9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坤友:鞠躬尽瘁的“三汤书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为人为政,比豆腐汤还清;对待自己,比黄连汤还苦;对老百姓,比人参汤还补。”安徽省无为县蜀山镇新安村原党支部书记王坤友,扎根农村47年,先后带领干部群众把3个“后进村”、“困难村”变成“示范村”、“幸福村”,被群众亲切地誉为“三汤书记”。

  2012年7月,王坤友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8月21日,他不幸在农业合作社的工作岗位上病逝。而王坤友留下来的十八大预备提案,关注的仍然是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三农发展和基层党建。

  “善打硬仗”的村支书

  在无为县西南部山区有个泊山洞,20年前还是个荒凉偏僻的采石场,如今已成为一家被誉为“江北第一洞”的国家AAA级风景区。泊山洞的“山乡巨变”,倾注着王坤友的8年“拓荒”心血。

  1993年冬天,王坤友受命担任泊山洞管理处负责人,他带领9名工作人员,吃住在山上,顶着寒风凿隧道、清淤泥、炸山石。这类溶洞开发一般需要两年,但他们仅6个月就打通了深达800米的主体工程。为省钱,王坤友和同志们外出采购时只住十几元一天的大通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泊山洞风景区开业3年就收回了成本,且每年纳税近50万元。

  王坤友“善打硬仗”。2001年,组织上派他到蜀山镇问题最多的建成村担任村支书,刚到任,他的铺盖就被一名村民扔出了村部。群众为什么有怨气?经王坤友调查,经济落后、账目不清是主因。村集体负债110万元,村民人均欠账近千元,“三角债”扯不清,干群间不信任。

  通过两个月的挨户走访,王坤友把建成村的10年“糊涂账”全部理清,当年化解债务30多万元,使村里的人心安定下来。同时,他带头修路、挖塘、通渠,把200多亩抛荒地整治成良田,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两年后,当王坤友调离建成村,群众自发聚集到村部深情送别。人群中,就有当年扔掉他铺盖的那个村民。

  “围绕发展想点子,没有干不好的事”

  “一心只想干事,一生只有奉献,没有人比他更吃苦耐劳。”王坤友的工作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2003年,时年55岁的他又来到全镇排名倒数第三的新安村担任书记。“哪里困难你到哪,人家官越做越大,你的越当越小。”有亲戚劝王坤友多为自己考虑一点,他只是一笑:“怎么讲呢,组织上信任我,工作总要有人干,群众满意我就高兴了。”

  王坤友有一句“名言”:围绕发展想点子,没有干不好的事。在新安村,他带领干部群众,将单一的种水稻转变为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并举的多元产业结构。2007年,加固加高村里2.1公里防洪险段;2008年,疏浚300米的内河淤泥、推广沼气;2009年,各村民组全部修通砂石路……2011年,新安村人均收入从5年前的3700元增加到7500元,“困难村”逐渐走上了富裕路。

  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为民服务,王坤友又被称做“永不松套的老黄牛”,并于2011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他身上,既有一心为民、矢志不渝的奉献情怀,又有默默耕耘、无私忘我的淡然与超然。

  2009年夏天,正当王坤友带领村干部将十几万斤猪粪送往沼气池,同事发现他脸色很不正常,“黑得发紫”。经检查,确诊为肝癌晚期。但病魔并没有摧毁王坤友的意志,手术后病情初步稳定,他就回到岗位上继续工作。

  多年来,王坤友“工作一方、致富一方”,但自己并没有什么积蓄。长年在外工作,家里的几间老屋已经倒塌。到新安村工作后,子女们出钱给他盖起了三间新房,这也是他唯一的财产。

  “没能参加十八大,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2011年,王坤友因病离开村支部书记的岗位后,并没有离村养老,而是带领6名党员办起水产养殖合作社。“村里的水产养殖刚起步,技术、品牌、销售渠道还不成熟,抗风险能力弱。”

  没有办公场所,王坤友把自家房子腾出来一半;养殖户缺乏资金,他积极利用国家政策争取贷款;需要技术培训,多方邀请专家前来授课。合作社成立一年,成员从当初的不足10户增加到102户,在当年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使绝大多数成员实现了盈利。而做这些事,王坤友没有任何个人利益,养殖户何勇说:“他跑项目、跑资金的路费都是自己出,我们想请他吃顿饭,他都谢绝了。”

  7月下旬,王坤友的病情有恶化趋势,去上海做了食道支架手术。因10月份将上市的这一季黄鳝养殖“正需要用钱”,他不顾身体虚弱,回来第二天就带着养殖户到县里申请贷款。被他的精神感染,银行不仅批了贷款,又现场新增了6户30万元贴息贷款。

  8月21日,64岁的王坤友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王坤友的儿子王平说:“临终前,他说不能参加十八大,是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沥血卌春为党克己奉公,受命三任为民鞠躬尽瘁。”在王坤友的追悼会上,干部群众这样概括他的一生。而在灵车驶出村庄的时刻,十里八乡赶来的数百名群众,默默地簇拥着自己的老书记,一直送出了很远很远。

  (新华社合肥9月25日电)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